代乐府三首 其二 新成安乐宫

遥看云雾中,刻桷映丹红。
珠帘通晓日,金华拂夜风。
欲知歌管处,来过安乐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代乐府三首 其二 新成安乐宫》是南北朝时期,著名诗人萧纲所作的一首五言诗。下面将简单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萧纲,字世缵,南梁明帝萧岿的第三子,南梁开国皇帝萧衍的侄子。他在文学方面有显著的成就,被后人称为“宫体诗人”。萧纲的诗作以其华丽精巧、情感细腻而著称,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诗歌原文
    遥看云雾中,
    刻桷映丹红。
    珠帘通晓日,
    金华拂夜风。
    欲知歌管处,
    来过安乐宫。

  2. 诗歌赏析

  • 艺术手法:《代乐府三首 其二 新成安乐宫》在艺术表现上采用了典型的南朝宫体诗风格,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宫廷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宫廷的富贵与奢华。
  • 情感表达:诗中通过细腻的文字描述,传达了一种优雅而又略带忧郁的情感氛围。萧纲通过对宫廷生活的观察和内心的抒发,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 意象运用:诗中的“刻桷”、“丹红”、“珠帘”等意象,都极具象征意义,不仅美化了画面,也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深度。
  1. 历史背景
  • 萧纲生活在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革频繁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色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 大宝二年(551),萧纲为侯景所害,葬于庄陵。这一事件对他的人生以及作品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其诗歌带有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宿命感。
  1. 文化影响
  • 萧纲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受到重视,对于研究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他的诗作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在唐代,随着“宫体诗”的兴起,萧纲的诗歌更是受到了极高的评价。他的诗歌成为了后世文人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代乐府三首 其二 新成安乐宫》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一部充满深意的历史文献。它的出现,不仅展示了南朝文学的辉煌成就,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南朝的文化特征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