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看梅花诗

昨日看梅树,新花已自生。
今旦闻春鸟,何啻两三声。
冻解池开渌,云穿天半晴。
游心不应动,为此欲逢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日看梅花诗》是南朝梁文学家萧纲创作的五言律诗,描绘了初春时节的自然美景和诗人内心的感受。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相关内容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昨日看梅树,新花已自生。
  • 译文:昨天我去看梅花树,新花已经自己开放了。
  • 赏析:《春日看梅花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初春景象。诗句“昨日看梅树,新花已自生”描绘了诗人昨日观赏梅花的情景,而“新花已自生”则传达出梅花不畏严寒,早早绽放的生命力。这种生动的描绘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赞美。
  1. 诗歌背景
  • 作者简介:萧纲(503年—557年),字世民,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市西北)人,南北朝时期陈朝宰相、文学家。他是陈武帝陈霸先之弟陈顼(即后主陈叔宝)的长子。
  • 创作时间:此诗创作于南朝梁代,具体年份无法确定。
  1. 艺术特色
  • 意象选取:全诗以新梅、鸟鸣、绿水、云彩为意象,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清新脱俗的春日画卷。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感状态,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语言风格:诗的语言优美而不失朴实,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春日看梅花诗》作为一首五言律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 后世评价:诗中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还反映了他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这种对生活美好一面的捕捉和赞美,使得这首诗成为后人学习和欣赏的经典。

萧纲的《春日看梅花诗》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展现了南朝梁代的文化特色和诗人的人格魅力,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