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鸣雁行

邕邕鸣雁鸣始旦,齐行命侣入云汉。
中夜相失群离乱,留连徘徊不忍散。
憔悴容仪君不知,辛苦风霜亦何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代鸣雁行》是南朝宋文学家鲍照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鲍照(415年—466年),字明远,东海郡尉氏县(今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人,南朝宋时的文学家。他生活在一个政治动荡、文人辈出的时代,但他本人却未能在政治上有所建树,转而醉心于文学创作。
  1. 诗歌原文
    雝雝鸣雁鸣正旦,齐行命侣入云汉。中夜相失群离乱,留连徘徊不忍散。憔悴容仪君不知,辛苦霜雪亦何为?卫《匏有苦叶》诗曰:“雝雝鸣雁,旭日始旦。”郑康成云:“雁者随阳而处,似妇人从夫,故昏礼用焉。”《鸣雁行》盖出于此。

  2. 整体翻译

  • 正月初一,一群大雁在空中飞翔,发出悦耳的叫声。它们似乎在呼唤同伴们一同飞向高空,去往遥远的南方。然而,在飞行的过程中,他们有时会相互失散,彼此间感到迷茫和困惑。这种孤独和分离的感觉使它们感到非常痛苦,甚至有些绝望。
  • 这些大雁在南方度过了漫长的冬季,忍受着严寒和饥饿的折磨。他们的羽毛已经变得憔悴不堪,颜色暗淡无光,就像经历了沧桑的老者一样。虽然他们努力地振翅高飞,希望能够找到新的栖息地,但是命运仍然不公,让他们一次次地遭受失败。
  1. 词句注释
  • 雝雝:形容大雁鸣叫的声音和谐。鸣雁:指鸣叫的大雁。鸣:鸣叫。正旦:正月初一,古代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这一天阳气开始上升。齐行:一齐飞行,即并排飞行的意思。命侣:生命的伴侣。命,生活,生存。呼唤同伴。云汉:云霄与河汉,高空和银河。这里比喻大雁飞行的广阔天地。中夜:半夜时分。相失:相互失散或失去联系。群离乱:指大雁因失散而陷入混乱之中。留连:留恋不舍的样子。徘徊:来回移动,犹豫不决。不忍:不忍心,不愿意。君:对对方的尊称。憔悴:形容身体消瘦或面容憔悴,此处比喻大雁疲惫不堪的状态。容仪:容貌和仪态。君:对对方的尊称。不知:不知道的意思。辛苦:辛劳,劳累。亦何为:又为什么。
  1. 白话译文
  • 正月初一,一群大雁在空中飞翔,发出悦耳的叫声。它们似乎在呼唤同伴们一同飞向高空,去往遥远的南方。然而,在飞行的过程中,他们有时会相互失散,彼此间感到迷茫和困惑。这种孤独和分离的感觉使它们感到非常痛苦,甚至有些绝望。
  • 这些大雁在南方度过了漫长的冬季,忍受着严寒和饥饿的折磨。他们的羽毛已经变得憔悴不堪,颜色暗淡无光,就像经历了沧桑的老者一样。虽然他们努力地振翅高飞,希望能够找到新的栖息地,但是命运仍然不公,让他们一次次地遭受失败。
  1. 创作背景
  • 《代鸣雁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并不明确,只知道它是鲍照根据《卫诗·卫风·瓠有苦叶》进行创作的。卫诗中的《瓠有苦叶》描述了一种鸟类——胡雁,它们的歌声清脆悦耳,仿佛是在诉说着什么故事。而《鸣雁行》则是对胡雁这一形象的进一步描绘和深化。
  1. 名家点评
  • 唐代诗人鲍溶在《乐府古题要解》中写道:“鸣雁失群,其音哀怨;胡人之困厄如是。”这句话表达了鲍溶对《鸣雁行》中所描绘的胡雁遭遇的同情和理解。
  1. 轶事典故:《代鸣雁行》这首诗的创作灵感可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某种体验或者观察。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许多诗歌都是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生物或者生活中的场景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2. 作品赏析鉴赏

  • 《代鸣雁行》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感情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吸引了无数读者。它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咏物诗,更是一部富有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胡雁命运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人生坎坷和世事无常的思考和感慨。

《代鸣雁行》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作品。它通过对胡雁命运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人生坎坷和世事无常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