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盛侍郎饯候亭诗

沾霜袭冠带,驱驾越城闉。
北临出塞道,南望入乡津。
高墉宿寒雾,平野起秋尘。
君为坐堂子,我乃负羁人。
欣悲岂等志,甘苦诚异身。
结涕园中草,憔悴悲此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盛侍郎饯候亭诗》是南北朝时期鲍照所作。这首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情感,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送盛侍郎饯候亭诗》的原文如下:

沾霜袭冠带,驱驾越城闉。北临出塞道,南望入乡津。  
高墉宿寒雾,平野走秋尘。君为坐堂子,我乃负羁人。  
欣悲岂等志,甘苦诚异身。结涕园中草,憔悴悲此春。  

诗歌以简洁的语言、鲜明的对比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送别场景的悲凉与离愁。首句“沾霜袭冠带,驱驾越城闉”便描绘了诗人清晨出行时的寒霜覆盖和路途的艰难,体现了离别之际的凄凉气氛。接着,“北临出塞道,南望入乡津”两句则通过方位词的使用,表达了诗人对两地分别的感慨。

“高墉宿寒雾,平野走秋尘”两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衬托出人物内心的孤独和旅途的艰辛。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景物,还隐喻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情感距离。而“君为坐堂子,我乃负羁人”,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困境和对方的尊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对立,更是身份与境遇的悬殊,使得整个送别的场景更加悲凉。

在表达个人情感方面,“欣悲岂等志,甘苦诚异身”两句深刻地探讨了欢乐与悲伤、幸福与困苦在个体命运中的不同体现。这不仅仅是对个人境遇的描述,也是对生命无常的深刻反思。最后两句“结涕园中草,憔悴悲此春”,则是将个人的哀愁推向极致,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道路的不确定感和对自己命运的无力感。

《送盛侍郎饯候亭诗》不仅是一首简单的送别诗,它还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社会及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慨。通过对环境的描绘、情景的对比以及深刻的情感抒发,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南北朝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也传递了一种超越时代的情感共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