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霜袭冠带,驱驾越城闉。
北临出塞道,南望入乡津。
高墉宿寒雾,平野起秋尘。
君为坐堂子,我乃负羁人。
欣悲岂等志,甘苦诚异身。
结涕园中草,憔悴悲此春。
【注释】
沾:润湿。霜袭冠带:指天冷时,人们常把头和颈巾等擦干,以免冻坏皮肤。
驱驾:驱车。越城:泛指城门。
北临:面对北方。出塞道:指通往边塞的道路。出塞:指去边关。
高墉:高大的城墙。宿寒雾:宿留寒气笼罩。起秋尘:指秋天的尘土飞扬。
坐堂子:官舍。负羁人:被囚禁的人。
欣悲:高兴悲伤。岂:难道。等志:同于志向。甘苦:甘甜苦涩,比喻欢乐与苦难。诚:确实。异身:不同身体。
结涕:流泪。园中草:庭前的草。结涕园中草,形容泪落如雨下,泣不成声的样子。
憔悴:形容人瘦损,面色枯黄。悲此春:为春天而悲伤。此:指春天。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盛侍郎到候亭饯行时的诗作。盛侍郎是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名相张说的儿子张九龄,当时担任侍中,封永昌县侯。这首诗是作者在候亭设宴饯别的之作。
开头四句写送别的场面,点明时间、地点、送别的对象,并渲染了凄清的气氛:天已很冷,我给盛侍郎披上头巾,赶着车子到了候亭。北望边关,南望家乡,但都显得那么遥远,那么模糊。这几句既写出了旅途的艰辛以及离别时的凄冷气氛,又表现了诗人对盛侍郎的关心。
中间四句写景抒情。“高墉宿寒雾”,高高的城墙上,夜幕降临,寒雾弥漫。“平野起秋尘”,“平野”即平原旷野,秋风一吹,起了一片灰尘。这些诗句描绘了一幅荒凉萧瑟的边地景色,烘托了诗人的离情之悲。
最后两句是说,盛侍郎身为朝廷大臣,而我这个囚犯却要为他送行,真是“欣悲岂等志,甘苦诚异身”。“欣”是喜悦,“悲”是悲伤,“岂”表示疑问,“等志”是同于意志,“甘苦”是甘甜苦涩,“诚异身”是确实不同身体。这两句抒发了诗人对盛侍郎的敬慕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盛侍郎的同情与忧虑。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从全诗看,主要是写景抒情,但也不乏有对朋友的劝慰和鼓励之意,所以,它也是一首赠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