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诗

虑涕拥心用,夜默发思机。
幽闺溢凉吹,闲庭满清晖。
紫兰花已歇,青梧叶方稀。
江上凄海戾,汉曲惊朔霏。
发斑悟壮晚,物谢知岁微。
临宵嗟独对,抚赏怨情违。
踌躇空明月,惆怅徒深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夕》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属于宫怨诗类的作品。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宫廷中不幸女性的同情和怜悯。以下是关于《秋夕》的相关介绍:

  1. 诗歌原文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2. 主题内容

  • 宫女的孤独与寂寞:诗中的宫女在七夕之夜仰望星空,表现出其内心的空虚与无助。这不仅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描述,而是对整个宫廷女性群体的写照,反映了她们普遍遭遇的不幸和苦闷。
  • 自然景物与情感的交融:通过对秋夜中萤火虫、流萤和夜空的描述,诗人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意境,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宫女在自然界中寻找心灵慰藉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她无法找到真正的情感寄托。
  1.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杜牧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善于用精炼的词句传达深邃的情感。在《秋夕》中,“银烛秋风凉如水”等句子简洁而有力,将读者带入了诗人所营造的幽美而寂静的夜晚氛围。
  • 意象丰富:诗中的萤火虫、流萤、牛郎织女星等元素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不仅体现了秋天的特点,更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关系,增强了作品的深度和内涵。
  1. 文化背景
  • 历史时期:杜牧生活在唐朝,一个封建社会逐渐没落的时代,这一时期的社会环境对文人的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杜牧的诗歌常常带有时代的痕迹,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看法和感慨。
  • 文化影响:《秋夕》作为唐代的一首著名诗作,不仅在当时受到推崇,而且在后世也被视为唐诗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现了杜牧的文学才华,也为研究唐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秋夕》不仅是一篇描绘秋夜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理的佳作。通过细致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诗人成功地表达了对宫女不幸命运的同情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