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墙北栀子诗

有美当阶树,霜露未能移。
金蕡发朱采,映日以离离。
幸赖夕阳下,馀景及西枝。
还思照绿水,君阶无曲池。
馀荣未能已,晚实犹见奇。
复留倾筐德,君恩信未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墙北栀子诗》是南北朝时期诗人谢朓的作品,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不仅展现了谢朓的诗歌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谢朓(464年-499年),字阳秋,陈郡阳夏人,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曾任太子中舍人,后因事贬谪,最终在江陵去世。
  • 谢朓生活在南朝梁代,这是一个政治动荡和文化繁荣的时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广泛的素材和灵感。
  • 谢朓的诗作以五言诗见长,风格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他的诗歌不仅在内容上丰富多彩,而且在形式上也追求严谨和谐。
  1. 作品原文
  • 有美当阶树,霜露未能移。金蕡发朱采,映日以离离。幸赖夕阳下,馀景及西枝。
  • 这首诗共四句,每句七字,表达了诗人对墙角栀子树的喜爱。诗中的“有美当阶树”,描述了栀子树的美丽与生机;“霜露未能移”,则描绘了栀子树在寒冷天气中的坚韧。最后一句“还思照绿水”,表达了诗人对这棵栀子树的深深眷恋和美好祝愿。
  1. 作品鉴赏
  • 《咏墙北栀子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栀子树的形象。诗中的“有美当阶树”用“有”字开头,突出了栀子树的独特之美;“霜露未能移”则表现了栀子树在严冬中依然顽强生长的特性。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栀子树的自然美,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 此外,《咏墙北栀子诗》还体现了谢朓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思考。诗中的“金蕡发朱采”,“余景及西枝”等句子,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细微之处的关注。这种关注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敏锐观察力,也展示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咏墙北栀子诗》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理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赞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和审美趣味,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对生活的美好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