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涂临渚

绿水缬清波,青山绣芳质。
落景皎晚阴,残花绮馀日。
白沙澹无际,青山眇如一。
伤此物运移,惆怅望还律。
白水田外明,孤岭松上出。
即趣佳可淹,淹留非下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还涂临渚”是谢朓的一首诗,其原文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美好事物变迁及自然景色变化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作者:

  1. 作者简介
  • 生平背景:谢朓,南齐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字季剪,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出身于东昏侯萧宝卷的竟陵王萧子良的功曹家族。他曾任宣城太守等职,并因直言进谏而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致死。
  1. 诗歌原文
  • 全文如下:“绿水缬清波,青山绣芳质。落景皎晚阴,残花绮馀日。白沙澹无际,青山眇如一。伤此物运移,惆怅望还律。白水田外明,孤岭松上出。即趣”,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自然景象,通过对山水和季节变化的描述,抒发了作者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
  1. 艺术特色与影响
  • 诗风特点:谢朓的诗歌以清新脱俗著称,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细节,用词精准,意象鲜明。他的诗作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感受,也体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
  • 文学价值:在南北朝时期,谢朓的诗词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被后世学者广泛研究与传颂。
  • 历史地位:作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竟陵寺的创始者,谢朓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他的文学作品不仅是文学创作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宝贵财富。

“还涂临渚”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展示了谢朓的文学才华和对美的追求,更反映出那个时代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规律的理解。通过学习和欣赏这首古诗,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他们所生活的时代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