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说于兑。执矩固司藏。
百川收潦。精景应金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帝说于兑。执矩固司藏。
百川收潦。精景应金方。
《白帝 其一》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当时刘禹锡任夔州刺史,而夔州在长江三峡的上游,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当地流行着叫“竹枝词”的民歌形式。本诗开头两句写夔门山水雄阔隽秀之美,“白帝城头春草生”,一个“生”字写出百草依视线次第出现,又写出百草滋生之广。草因城脱俗,城缘草而含生机。
《白帝 其一》作为组诗《竹枝词九首》中的第一首,其前两联先以云雨寄兴,描写雨中白帝内外、高山江水的景象,暗写时代的动乱,实际是为展现后面那个腥风血雨中的社会面貌作铺垫。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映。杜甫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社会动荡相结合,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沧桑和人民的苦难。
《白帝 其一》在艺术上也有独特的价值。它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即注重写实与抒情的结合,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观察。
《白帝 其一》是一首融合了自然景观与社会现实的诗歌,它不仅展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貌。通过学习和欣赏这首作品,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歌的魅力以及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