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条历山下,水木无氛滓。
王门结长裾,岩扃怡暮齿。
昔贤枕高躅,今彦仰知止。
依依瞩烟霞,眷眷返墟里。
湛生久已没,丘也亦同耻。
立言咸不朽,何必在青史。
和丘员外题湛长史旧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丘员外题湛长史旧居》是唐代李益的作品。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作者背景:李益,字君虞,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和散曲作家。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对边疆生活的深切体验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在艺术上,他善于捕捉景物的神韵,语言精炼而不失生动。
作品解析:
- 开篇意境:《和丘员外题湛长史旧居》以“萧条历山下,水木无氛滓”开篇,展现了一幅远离尘嚣、自然和谐的画面。这里的“历山”,既是实指地名,又暗含历史沧桑之感。
- 人物与情感:诗中的“王门结长裾,岩扃怡暮齿。”描绘了主人公与世隔绝、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这种生活不仅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手段,更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体现。
- 历史的反思:“昔贤枕高躅,今彦仰知止。”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的深刻理解。昔日贤达因志向远大而成就非凡,而今之辈虽有所作为却常感不足。这种对比体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价值的相对性。
- 归宿与思考:“依依瞩烟霞,眷眷返墟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对过往岁月的深深依恋。这种情感既包含了对自然的欣赏,也蕴含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 哲理与寄托:“湛生久已没,丘也亦同耻。”在这里,诗人通过“湛生”与“丘也”的对比,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个人生命意义的深入思考。
- 文学价值与影响:《和丘员外题湛长史旧居》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成为唐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的流传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内涵,也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和丘员外题湛长史旧居》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和个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