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秋菊有佳色

陶令篱边菊,秋来色转佳。
翠攒千片叶,金剪一枝花。
蕊逐蜂须乱,英随蝶翅斜。
带香飘绿绮,和酒上乌纱。
散漫摇霜彩,娇妍漏日华。
芳菲彭泽见,更称在谁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得秋菊有佳色》是唐代诗人公乘亿的作品之一,这首诗描绘了秋天菊花的美丽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诗词原文及翻译
  • 诗词原文
    陶令篱边菊,秋来色转佳。
    翠攒千片叶,金剪一枝花。
    蕊逐蜂须乱,英随蝶翅斜。
    带香飘绿绮,和酒上乌纱。
    散漫摇霜彩,娇妍漏日华。
    芳菲彭泽见,更称在谁家。
  • 翻译
    秋天的陶令(即陶渊明)篱笆旁的菊花,随着季节的更迭色彩变得更加美丽。翠绿色的叶片聚集在一起,如同千层叠翠;金黄的花朵则像是精心裁剪一般,绽放出美丽的光彩。花蕊随着蜜蜂的胡须而杂乱无章,花瓣随着蝴蝶翅膀的倾斜而显得更加娇艳动人。花香随风飘荡,仿佛能穿越绿绮琴般的丝线,飘进酒杯中,与美酒相交融。这些菊花在霜雪的映衬下显得更加迷人,它们的美丽让人联想到了彭泽县的秋天景色,更是令人赞叹不已。
  1. 作者简介
  • 公乘亿,生卒年不详,字寿仙(一作寿山),魏州(今河北大名)人。出身贫寒,近三十举而未第。于懿宗咸通十二年(871)登进士第。僖宗乾符四年(877)任万年县尉,为京兆尹崔淯差为京兆府试官。后魏博节度使乐彦祯辟为从事,加授监察御史衔。昭宗时,又为魏博节度使罗弘信从事。
  1. 创作背景
  • 《赋得秋菊有佳色》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唐代晚期。公乘亿作为一名出身贫寒的士子,他的仕途并不顺利,多次未能通过科举考试。然而,他并未因此放弃自己的文学追求,反而在各种社会活动中积极展示自己的才华。
  1. 赏析要点
  • 意境描绘:公乘亿通过对秋菊的生动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高洁的自然之美。诗中的“秋菊”象征着坚韧和不屈的精神,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独特见解和个人情感的寄托。
  • 语言风格:公乘亿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尤其是“露英驻摇落,霜节抱贞坚”等诗句,不仅描绘了菊花的美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赞美。
  • 文化内涵:“芳菲彭泽见,更称在谁家”这两句表达了菊花之美不仅在自家的彭泽,更在其他任何地方都能展现出它的芬芳和美丽。
  1. 历史影响
  • 《赋得秋菊有佳色》不仅是公乘亿个人作品的代表,也是唐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也展示了唐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
  • 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公乘亿个人才华的象征,也是唐代诗歌艺术的高度展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赋得秋菊有佳色》不仅是公乘亿个人作品的代表作,也是唐代诗歌艺术高度展现的重要体现。它以其独特的意境、简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领略古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