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胡中丞

二年朝夜见双旌,心魄知恩梦亦惊。
幽贱粗能分菽麦,从容岂合遇公卿。
吹嘘若自毫端出,羽翼应从肉上生。
却恨此身唯一死,空将一死报犹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别胡中丞》是唐代诗人方干创作的一篇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及对官场生涯的无奈和厌倦。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方干字雄飞,新定(今浙江淳安)人,卒后门人私谥曰玄英先生。他因屡次应举不第而绝意仕进,隐居鉴湖,曾学习于徐凝,与喻凫、李频交往。咸通至中和间,以诗著称江南,其诗风清润小巧,独具一格。
  1. 作品原文
  • 二年朝夜见双旌,心魄知恩梦亦惊。
  • 幽贱粗能分菽麦,从容岂合遇公卿。
  • 吹嘘若自毫端出,羽翼应从肉上生。
  • 却恨此身唯一死,空将一死报犹轻。
  1. 诗歌鉴赏
  • 在《别胡中丞》中,方干通过描绘自己与胡中丞相遇的情境,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诗中“二年朝夜见双旌”可能指的是与胡中丞共事的日子,而“心魄知恩梦亦惊”则反映了他对这种官场生活的内心震撼与无奈。
  • 诗人将自己比作“微贱”之人,只能“粗能分菽麦”,即粗浅地参与农事,与“从容岂合遇公卿”形成对比,表达了自己对高官厚禄的不屑一顾。这里的“吹嘘若自毫端出,羽翼应从肉上生”可能暗指自己在官场上的浮华与虚无,以及与胡中丞之间的深厚关系。
  • 然而,诗人最终感叹自己的生命短暂,“却恨此身唯一死”,意味着他无法改变命运,只能面对死亡。“空将一死报犹轻”则表明他虽然对生死看淡,但内心仍充满愧疚感,因为他的生命未能为胡中丞带来实质性的帮助或回报。
  1.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诗中运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如“二年朝夜见双旌”、“幽贱粗能分菽麦”,用简洁的词汇传达深刻的意味。
  • 象征手法:诗中通过“吹嘘”和“羽翼”等象征性的词语,寓意自己虽身处高位却无法获得真正的权力和地位。
  • 反讽手法:诗中使用反讽手法,如“吹嘘若自毫端出,羽翼应从肉上生”,表面上看似赞扬胡中丞的能力,实则表达了对其的不满和讽刺。

《别胡中丞》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也是方干对当时社会和政治环境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