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尽天年命不通,钓溪吟月便成翁。
虽云挂剑来坟上,亦恐藏书在壁中。
巢父精灵归大夜,客儿才调振遗风。
南华至理须齐物,生死即应无异同。
哭江西处士陈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江西处士陈陶》是唐代诗人方干的作品,而非曹松。《哭江西处士陈陶》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深意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一位名叫陈陶的江西处士深深的怀念和哀伤。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作者简介:方干,字雄飞,号玄英,是唐代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生平事迹、创作风格以及与其他诗人的关系等内容,都是理解这首诗的关键。了解这些背景信息有助于更全面地解读诗歌的内涵。
诗歌原文:通过《哭江西处士陈陶》的原文,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情感和对友人的真挚怀念。原文如下:
哭江西处士陈陶
一别黄公度,三年两梦魂。
白麻曾未到,丹旐又先闻。
江路空回首,山城几回闻。
孤灯寒照雨,湿竹夜敲云。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其友人陈陶分别后的思念和重逢的期盼。诗中“孤灯寒照雨”、“湿竹夜敲云”等意象,都透露出一种凄凉而又执着的氛围,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诗歌赏析:除了诗歌的原文,对其翻译、注释、作品赏析以及评析也非常重要。这些内容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情感表达,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文化体验。
写作背景: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对于深入理解诗歌同样重要。例如,这首诗可能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创作的,或者是诗人经历了某些特殊的事件之后所写。这些背景信息有助于揭示诗歌的意义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哭江西处士陈陶》是唐代诗人方干的杰作之一,它不仅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还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念。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读者不仅能体会到古代文学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关于人性、友谊以及生命哲理的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