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天起长望,残月生海门。
风静夜潮满,城高寒气昏。
故人何寂寞,久已乖清言。
明发不能寐,徒盈江上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霜天起长望,残月生海门。
风静夜潮满,城高寒气昏。
故人何寂寞,久已乖清言。
明发不能寐,徒盈江上尊。
《宿京江口期刘慎虚不至》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边塞诗。这首诗以其雄劲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对当时边疆的壮丽景色和艰苦环境进行了生动的艺术概括。
王昌龄生活在盛唐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然而,这种繁荣背后也隐藏着危机:边疆的紧张局势和战争的威胁。在这种背景下,王昌龄的这首诗应运而生。诗中描绘了霜天起望、残月生海门的景象,展现了边疆夜晚的寒冷与寂静。夜潮满城,寒气昏沉,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而“久已乖清言”,则流露出对友人不能及时到来的遗憾和担忧。最后一句“明发不能寐,徒盈江上尊”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