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从断山口,遥吐柴门端。
万木分空霁,流阴中夜攒。
光连虚象白,气与风露寒。
谷静秋泉响,岩深青霭残。
澄清入幽梦,破影抱空峦。
恍惚琴窗里,松溪晓思难。
东溪玩月(一作王昌龄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东溪玩月》(一作王昌龄诗)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王昌龄(698年-756年),字少伯,河东晋阳人,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他早年因家境贫寒而生活艰辛,但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科举考试中中进士。他的诗歌多表现了他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诗词原文:
月从断山口,遥吐柴门端。
万木分空霁,流阴中夜攒。
光连虚象白,气与风露寒。
谷静秋泉响,岩深青霭残。
澄清入幽梦,破影抱空峦。词藻赏析:王昌龄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来描绘自然景色。“月从断山口,遥吐柴门端”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月光从山口透出的美景,“万木分空霁,流阴中夜攒”则描绘出夜晚树木的影子随着月光而形成的壮观场景。整首诗通过月光、树木、声音等元素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自然画卷。
艺术特色:王昌龄的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五言绝句的形式,简短而富有韵味。他的诗歌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神韵,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种风格不仅深受当时读者的喜爱,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社会影响:王昌龄的诗歌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诗歌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他的边塞题材的诗词尤为突出,通过对边疆风光的描绘,反映了边塞将士们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的忠诚。
《东溪玩月》不仅是王昌龄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珍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诗歌的魅力,以及诗人如何通过自然景观传达内心的情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