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柱国寺

皇帝施钱修此院,半居天上半人间。
丹梯暗出三重阁,古像斜开一面山。
松柏自穿空地少,川原不税小僧闲。
行香天使长相续,早起离城日午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柱国寺》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柱国寺的壮丽景色,并表达了作者在此地的遐想感慨。诗中描述了山门高耸入云,殿宇峻奇壮丽的景象。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介绍:王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其诗歌创作广泛涉及社会风俗、历史传说等多个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2. 原文节选:诗的原文如下:“皇帝施钱修此院,半居天上半人间。丹梯暗出三重阁,古像斜开一面山。松柏自穿空地少,川原不税小僧闲。”

  3. 整体翻译:《题柱国寺》的整体翻译是:“皇帝施钱修此院,半居天上半人间。丹梯暗出三重阁,古像斜开一面山。松柏自穿空地少,川原不税小僧闲。”

  4. 词句注释:在翻译过程中,对诗句中的生僻字词进行了注解,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意。

  5. 白话译文: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柱国寺的壮丽景色及其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6. 创作背景:王建生活在唐朝盛世时期,当时的社会相对稳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十分发达。《题柱国寺》的创作背景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诗人通过对柱国寺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热爱以及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7. 名家点评:历史上许多学者和评论家都对《题柱国寺》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高度的成就,更在思想上具有深刻的内涵。

  8. 轶事典故:《题柱国寺》中融入了许多唐代的历史事件和文化元素,如皇帝施钱修建寺院、丹梯暗出三重阁等,都是当时社会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9. 作品赏析: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赏析,可以了解到唐代文人如何通过诗歌表达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以及他们在艺术创作中追求的精神境界。

《题柱国寺》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部反映唐代社会风貌和文人精神风貌的重要作品。它不仅展现了唐代社会的繁荣昌盛,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对于有兴趣深入了解唐代文化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是不可多得的研究和欣赏对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