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潦沈明月,光辉也不浮。
识珍能洞鉴,精宝此来求。
几被泥沙杂,常随混浊流。
润川终自媚,照乘且何由。
的皪终难掩,晶荧愿见收。
蛇行无胫至,饮德已闻酬。
浊水求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浊水求珠》是一首出自中国唐朝的五言律诗,由诗人王起所作。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珍珠般珍贵事物的追求,也表达了一种对智慧与才能价值认识的思想情感。
诗歌原文如下:
行潦沈明月,光辉也不浮。
识珍能洞鉴,精宝此来求。
几被泥沙杂,常随混浊流。
润川终自媚,照乘且何由。
的皪终难掩,晶荧愿见收。
蛇行无胫至,饮德已闻酬。
《浊水求珠》这首诗通过对比珍珠在浊流中依然发光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于珍宝(即智慧和才能)的不懈追求。首联“行潦沈明月,光辉也不浮”描写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象征着虽处于浊流之中,但珍珠依旧保持着它的光芒。颔联“识珍能洞鉴,精宝此来求”表达了诗人对智慧和才能的识别能力以及对它们的强烈渴望。颈联“几被泥沙杂,常随混浊流”反映了寻找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尾联“的皪终难掩,晶荧愿见收”则描绘了即便在浑浊的环境中,珍珠依旧闪烁其光芒的愿望。
《浊水求珠》不仅作为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所蕴含的深刻主题思想也给后人提供了思考智慧、坚持与机会之间关系的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