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潦沈明月,光辉也不浮。
识珍能洞鉴,精宝此来求。
几被泥沙杂,常随混浊流。
润川终自媚,照乘且何由。
的皪终难掩,晶荧愿见收。
蛇行无胫至,饮德已闻酬。

【注释】

  1. 行潦沈明月:行走于泥泞的水沟中,使月亮也被淹没了。
  2. 光辉也不浮:光辉也显得不明亮。
  3. 识珍能洞鉴:识别珍宝的能力如同明镜一样清晰。
  4. 精宝此来求:追求的是精华的宝贝。
  5. 几被泥沙杂:几乎被泥沙混浊不清。
  6. 常随混浊流:常常随着浑浊的水流走。
  7. 润川终自媚:滋润着河流终会自我美化。
  8. 照乘且何由:照乘(车灯)又有何办法?指无光可照。
  9. 皪终难掩:斑驳的光彩难以掩盖。
  10. 晶荧愿见收:晶莹的光彩愿意被收藏。
  11. 蛇行无胫至:像蛇那样行动没有脚也可以到达。
  12. 饮德已闻酬:享受恩惠已经听说有人要报答。

【赏析】
《浊水求珠》是宋代诗人陈师道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全诗描绘了诗人对明珠的热爱和执着的追求,以及在追寻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这首诗以明珠为线索,通过对其的赞美和追求,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执着。同时,通过对明珠遭遇困难和挑战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首句“行潦沈明月”,描绘了明珠被泥沙淹没的情景,象征着诗人对美好事物遭受挫折的无奈与悲哀。次句“光辉也不浮”,进一步强调了明珠虽然光芒四射却仍然不被世人所认可,体现了诗人对美好品质得不到认可的惋惜之情。第三句“识珍能洞鉴”,则是诗人对明珠价值的认识和评价,表达了他对于明珠独特价值的高度认同。

诗人用“精宝此来求”、“润川终自媚”、“照乘且何由”等诗句,描绘了明珠在追寻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其中“几被泥沙杂”、“常随混浊流”等词句,形象地表现了明珠在追寻过程中受到的污辱和困扰。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让诗人退缩,而是更加坚定了他追寻明珠的决心。

最后两句“皪终难掩”、“晶荧愿见收”,则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珍视和追求,表达了他对于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向往。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追寻过程中所经历的心路历程和情感变化。

《浊水求珠》这首诗通过描绘明珠的追寻过程,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同时,诗人通过对明珠遭遇困境和挑战的描写,反映出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和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