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点缀,分葩。露初裛,月未斜。一枝曲水,千树山家。
戏蝶未成梦,娇莺语更夸。既见东园成径,何殊西子同车。渐觉风飘轻似雪,能令醉者乱如麻。
【注释】
赋:这里指诗人有感而作的一篇短诗。花:这里指牡丹。分葩:花朵分散。露初裛:露水刚沾湿。月未斜:月光还未倾斜。曲水:弯曲的小河。山家:山野人家。戏蝶:玩赏蝴蝶。娇莺:黄莺。东园成径:在庭院里铺上一条小径。何殊:多么不同。西子:即美女西施。同车:一起坐车。渐觉风飘轻似雪:渐渐感到微风如雪花一般飘洒。能令醉者乱如麻:能使醉人像打麻一样失去知觉,形容酒力极猛。
【译文】
牡丹刚刚盛开,露珠还没干,月亮还没有偏西。庭院里曲折的小河边,漫山遍野都是牡丹。那些玩赏蝴蝶的还未曾成梦,黄莺呢喃啼叫更加动听。既然看见这东园小路已经铺好,那与西施出嫁时的马车又有何异!渐渐感到微风吹来像雪花一般轻盈,能使醉的人像打麻一般失去知觉。
【赏析】
此诗写于唐宪宗元和七年(812),是诗人为洛阳名园“花所居”写的咏物诗。全诗四句二十字,描绘了牡丹盛开时的美好景象,并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自己的陶醉之情。
首二句“花,点缀,分葩。露初裛,月未斜”,以简洁的笔法勾勒出了一幅牡丹初绽、夜色未深的画面。这里的“露”,既指初春时节的晨露,也暗示了牡丹花的清新娇嫩;而“月”,则是指朦胧的月光或夜幕降临时的景色。这两句诗虽然只是简单地描绘了牡丹花的美丽,却已经让人感受到了它的高贵与独特,为后面的描写奠定了基调。
“一枝曲水,千树山家”,通过对比的方式,进一步突出了牡丹花的繁茂与壮观。这里的“一枝”与“千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方面表现了牡丹花的娇小与脆弱,另一方面又展现了它的强大与威武。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牡丹花的特点。
“戏蝶未成梦,娇莺语更夸。”这一联进一步描绘了牡丹花的美丽与迷人之处。在这里,“戏蝶”与“娇莺”分别代表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它们在牡丹花旁翩翩起舞、歌唱嬉戏,为整个画面增添了更多的活力与生气。同时,这也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既见东园成径,何殊西子同车。”这两句诗进一步扩展了主题,通过比喻的方式将牡丹花与古代美女西施相提并论,赞美了牡丹花的美丽与优雅。同时,这也是对自然之美的颂扬与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敬仰之情。
“渐觉风飘轻似雪,能令醉者乱如麻。”这两句诗更是将牡丹花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在这里,“风飘”、“醉者”都象征着酒的力量与诱惑,而“能令”二字则强调了酒的作用。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微风吹来仿佛下着雪花,能让醉酒的人变得迷糊不清如同麻绳般无法自制,形象地描绘了牡丹花所带来的醉人之美。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牡丹花的优美姿态与迷人魅力,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与感悟,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值得细细品味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