蔼蔼观光士,来同鹄鹭群。
鞠躬遗像在,稽首雅歌闻。
度曲飘清汉,馀音遏晓云。
两楹凄已合,九仞杳难分。
断续同清吹,洪纤入紫氛。
长言听已罢,千载仰斯文。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蔼蔼观光士,来同鹄鹭群。
鞠躬遗像在,稽首雅歌闻。
度曲飘清汉,馀音遏晓云。
两楹凄已合,九仞杳难分。
断续同清吹,洪纤入紫氛。
长言听已罢,千载仰斯文。
注释:
- “蔼蔼观光士”,形容众多前来参观的人,充满了敬意。
- “来同鹄鹭群”,比喻这些来访者就像鹤和鹭鸟一样,聚集在一起。
- “鞠躬遗像在”,指对先师的遗像表示恭敬的鞠躬礼。
- “稽首雅歌闻”,指对高雅的音乐表示感谢。
- “度曲飘清汉”,形容音乐优美,仿佛从天上飘落下来。
- “馀音遏晓云”,形容音乐余音绕梁,久久不散。
- “两楹凄已合”,指门楹之间已经非常寂静。
- “九仞杳难分”,形容高深莫测,难以分割。
- “断续同清吹”,指声音断断续续,如同清风一般。
- “洪纤入紫氛”,形容声音宏大或细微都如紫色的雾气一样。
- “长言听已罢”,意思是听了很长时间的话也听够了。
- “千载仰斯文”,意思是千载之后的人们仍然会仰望这所学府的风采。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先师的崇敬之情以及对其遗像、音乐和学问的赞美。整首诗情感饱满,语言优美,通过对景抒情,展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知识的渴望。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描绘手法,如“蔼蔼观光士”、“来同鹄鹭群”、“鞠躬遗像在”等,使得诗歌形象鲜明,充满生活气息。同时,诗中又不乏深刻的哲理思考,如“两楹凄已合”、“九仞杳难分”等,表达了诗人对学问深邃、高远的追求和感慨。最后,“长言听已罢,千载仰斯文”两句更是将全诗推向了高潮,展现了诗人对先师的敬仰之情和对后世子孙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