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游望

东风春未足,试望秦城曲。
青草状寒芜,黄花似秋菊。
壮将欢共去,老与悲相逐。
独作游社人,暮过威辇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早春游望》是唐代诗人杜审言的一首五言古诗,而非陆丞所作。诗中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离乡宦游之人对异土新物候的敏感和感慨。

杜审言的这首诗写于他宦游江南期间,当时他已经离开中原,在江南担任县丞。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在春季,诗人在异乡感受到了与家乡不同的自然变化,特别是春天的到来给他带来了强烈的感受。诗中的“惊新”二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对这一季节变化的新奇和敏感。

首句“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就表达了这样一种情感,即作为外出做官之人,对自然变化特别敏感。这种感受不仅仅是对物候的新奇,更是对自己生活环境变迁的一种反思和感慨。诗人用“海上云霞”“江滨梅柳”,分别描绘了江南独特的自然景观,同时,“黄莺歌暖树,绿萍色遥深”,则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这样的美好却无法让远离故乡的诗人得到慰藉,反而引发了他对归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故土的牵挂。

陆丞的《早春游望》与之呼应,共同构成了这首作品的完整意境。陆丞的诗歌同样表达了诗人对于江南春天的喜爱和对远方的怀念,但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表达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异乡的不适应。两人的作品相互补充,使得整首诗歌更加丰富立体,不仅表现了诗人的个人感情,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早春游望》不仅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了深刻情感和哲理思考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以及他们在特殊历史时期的情感波动和社会角色的冲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