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春光好,香车晓出门。
风吹杨柳渡,霞照杏花村。
鸟去山逾寂,鱼惊水自浑。
谁知情与境,融会两无言。
早春游望
闻道春光好,香车晓出门。
风吹杨柳渡,霞照杏花村。
鸟去山逾寂,鱼惊水自浑。
谁知情与境,融会两无言。
注释:
- 闻道春光好,香车晓出门 - 听到春天的气息很好,于是清晨就乘坐香车出门游玩。
- 风吹杨柳渡,霞照杏花村 - 风吹过杨柳的渡口,阳光照耀下的杏花村庄。
- 鸟去山逾寂,鱼惊水自浑 - 鸟儿飞去之后,山显得更加寂静;鱼儿被惊动后,水面显得更加浑浊。
- 谁知情与境,融会两无言 - 谁能知道情感和景色如何融合在一起,以至于无言以对呢?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早春景象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感受,将春天的美好与自然的宁静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全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内心的宁静。
首句“闻道春光好,香车晓出门”,诗人听到了春天的气息,因此选择在清晨时分乘坐香车出门游玩。这两句简短而富有画面感,让人仿佛看到了诗人享受着春天的气息,心情愉悦地踏上了旅途。
接下来的三句“风吹杨柳渡,霞照杏花村”,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早春的景象。春风拂过杨柳的渡口,阳光照耀下的杏花村庄,这些自然景色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这里的“柳”和“杨”都是春天的象征,它们在风中摇曳,仿佛在为诗人的到来欢呼。而“霞”则是夕阳的余晖,它映照在村庄上,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层温暖和浪漫的色彩。
然后是“鸟去山逾寂,鱼惊水自浑”,诗人观察到鸟儿飞走后,山变得更加寂静,鱼儿被惊动后,水面变得浑浊。这些自然现象似乎都在暗示着一种静谧和孤独。鸟儿的离去让山显得更加空旷,鱼儿的惊吓让水面失去了原有的清澈。然而,这种宁静和孤独反而更加凸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最后一句“谁知情与境,融会两无言”,诗人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谁能真正理解情感与景色如何融合在一起,以至于无言以对呢?这个问题引发了读者对于诗歌意境和情感深度的思考。诗人似乎在暗示,真正的理解和领悟往往需要时间和经历来积淀,不是一蹴而就能达到的。
整首诗通过描绘早春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内心感受的独特见解。它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