絷白马诗上薛仆射

白马披鬃练一团,今朝被绊欲行难。
雪中放去空留迹,月下牵来只见鞍。
向北长鸣天外远,临风斜控耳边寒。
自知毛骨还应异,更请孙阳仔细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絷白马诗上薛仆射》是唐代诗人平曾的诗词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一匹被绊住、不能前行的白马的深刻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与人生遭遇的哲思。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平曾,穆宗时期人,因参与科举考试而被贬,被称为举场十恶之一。他的生平和仕途颇具传奇色彩,曾在李固言幕中任职,但因为才华横溢而傲慢不羁,最终未能善终。留有三首诗作,其中《絷白马诗上薛仆射》是其代表作之一。
  1. 诗歌原文
    白马披鬃练一团,今朝被绊欲行难。
    雪中放去空留迹,月下牵来只见鞍。
    向北长鸣天外远,临风斜控耳边寒。
    自知毛骨还应异,更请孙阳仔细看。

  2. 诗歌赏析

  • 主题表达:这首诗通过对一匹被绊住的白马的形象描绘,抒发了作者对自由、命运和自然的深深感慨。通过对比马的被束缚与人的无奈,诗人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由的向往。
  • 艺术特色:诗歌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练一团”形容马鬃的洁白如练,“天外远”形容马鸣声的高亢遥远,“耳畔寒”则形象地描述了马的毛发和声音给诗人带来的冷意。这些意象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美感,也深化了诗的主题。
  1. 文化背景
  • 唐代是一个诗歌繁荣的时代,诗人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平曾是唐穆宗时期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歌在当时广受欢迎,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艺术价值
  • 从文学角度来看,《絷白马诗上薛仆射》不仅在形式上具有高度的美感,而且在内容上也富有哲理。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深刻观察,诗人提出了关于生命、自由和命运的思考,使诗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絷白马诗上薛仆射》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唐代诗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首诗以其深刻的主题、精湛的艺术技巧以及对人生的独到理解,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及其深邃的思想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