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草堂夜雨独宿寄牛二李七庾三十二员外

丹霄携手三君子,白发垂头一病翁。
兰省花时锦帐下,庐山雨夜草庵中。
终身胶漆心应在,半路云泥迹不同。
唯有无生三昧观,荣枯一照两成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夜雨独宿寄牛二李七庾三十二员外》是一首表达诗人孤独感和对友情思念的诗。以下是对该作品的相关介绍:

  1. 作者生平
  • 白居易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为“刘白”。他出生于河南新郑,祖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诗魔”和“诗王”。晚年任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观点,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 仕途经历:白居易曾因上书请求缉拿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而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来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等高位,但因直言进谏而被贬。
  • 文学成就:他的诗歌创作要老妪都能听懂,流传甚广。白居易的诗作中蕴含深厚的人文关怀,如其代表作《长恨歌》,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为背景,表达了对国家兴亡和个人命运感慨。同时,他还提倡新乐府运动,倡导诗歌要贴近民生,反映社会现实。
  1. 作品原文及解析
  • 诗句原文:“丹霄携手三君子,白发垂头一病翁。” —— 这句反映了诗人自身的处境和心境。
  • “兰省花时锦帐下,庐山雨夜草庵中。” —— 描述了诗人在庐山草堂夜晚独自住宿的场景和环境的艰苦。
  • 主题思想:通过“终身胶漆心应在,半路云泥迹不同”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际遇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友情和理想追求的坚持。
  • “唯有无生三昧观,荣枯一照两成空” —— 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生死和世事无常的看法,认为一切荣辱得失最终都会随着时间消散。
  1. 文化影响
  • 文学史地位:《庐山草堂夜雨独宿寄牛二李七庾三十二员外》作为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生活状态,而且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文化氛围。
  • 后世评价:白居易的这首诗被后世广泛传颂,许多读者都对他的才情和情怀表示赞赏。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1. 艺术特色
  • 意象选择:诗中选用了“丹霄”、“锦帐”、“花时”、“草庵”等意象,这些意象富有象征意义,既描绘了场景又暗含诗人的情感。
  • 语言风格:白居易的语言通俗易懂,平易近人,使得这首《庐山草堂夜雨独宿寄牛二李七庾三十二员外》能够跨越时空,触动无数人的心弦。
  • 情感表达: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这种真挚的情感表达,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和复杂。
  1. 社会反响
  • 历史评价:历史上,人们普遍认为这首诗是白居易诗歌中的佳作之一。诗中的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 现代价值:在当今社会,这首诗仍不失其价值。它不仅是了解唐代文人生活和社会背景的重要窗口,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人生和感悟自然之美的机会。

《庐山草堂夜雨独宿寄牛二李七庾三十二员外》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孤独与思念的作品,更是一首深刻揭示人性、社会现象和哲学思考的文学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