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弦不似琵琶声,乱写真珠细撼铃。
指底商风悲飒飒,舌头胡语苦醒醒。
如言都尉思京国,似诉明妃厌虏庭。
迁客共君想劝谏,春肠易断不须听。
春听琵琶兼简长孙司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听琵琶兼简长孙司户》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当时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身处逆境。诗中不仅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深厚情感,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白居易作为唐代文学巨匠,他的诗歌创作广泛涉及社会各个层面,而《春听琵琶兼简长孙司户》正是他众多诗歌中的一篇,通过此诗可见其艺术造诣之高。首先,诗中运用“胡语汉声”这一意象,将琵琶曲的音乐风格与胡地风情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深厚的音乐素养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同时,诗人通过比喻手法,将琵琶的音色与自然景色相融合,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诗中“乱写真珠细撼铃”一句,用“真珠玉玲”形容琴音清脆,体现了诗人对音乐细节的敏锐捕捉和深刻理解。
从诗中可以窥见白居易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诗中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向往自然的情感。这种情感在诗的最后得到升华,表达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所表现的不仅是个人的艺术成就,更是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思和批判。通过对比琵琶的悲怆与胡语的苦楚,白居易似乎在暗示社会不公和政治腐败所带来的苦难。这种深刻的社会关怀和人文情怀贯穿于他的整个文学生涯之中。
《春听琵琶兼简长孙司户》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诗歌,也是白居易思想情感的真实反映。通过这首诗,不仅可以领略白居易卓越的诗歌才华,还可以深入理解他对音乐、生活以及社会的独到见解和深切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