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弦不似琵琶声,乱写真珠细撼铃。
指底商风悲飒飒,舌头胡语苦醒醒。
如言都尉思京国,似诉明妃厌虏庭。
迁客共君想劝谏,春肠易断不须听。

【注释】

  1. 《春听琵琶兼简长孙司户》:这是一首七绝诗,是诗人在春天时听到琵琶声之后,写给长孙司户的。
  2. 四弦:琵琶有四根弦,故称。
  3. 真珠:珍珠。
  4. 商风:指秋风。
  5. 胡语:指胡人的语言。
  6. 都尉:指汉朝将军霍光,他因反对王莽篡权而受到排挤,后来被贬为右曹典属国,迁居昌邑(今山东巨野县)。京国:指长安。
  7. 明妃:即王昭君,她曾出塞和亲,嫁给匈奴的单于。厌虏庭:指对胡人的欺凌感到厌恶。
  8. 迁客:指被贬谪流放的人。
  9. 劝谏:劝皇帝改正错误,进献忠言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肃宗广德元年(763)春,诗人当时任太子少詹事。诗人在长安闲居无事,偶得琵琶女弹奏琵琶,便写下了这首诗。
    首句“四弦不似琵琶声”,说弹者虽然用尽了心力,但那四根弦的琵琶声,却不如琵琶本身所发出的声音动听。这一句以反衬手法突出了琵琶声的特点。“乱写真珠细撼铃”句,写琵琶声音清脆悦耳,如同真珠落玉盘一般。“乱写”,是形容声音错落有致;“真珠”、“细撼铃”,则形象地写出了声音清越悦耳的特点。
    第二句“指底商风悲飒飒”,写听琵琶的感受。这里,“风”字是双关语,既是指秋天的凉风,又是暗指琵琶声中的悲凉之感。“舌底”,是比喻的意思,指琵琶的声音像秋风吹过一样使人感到凄凉。
    第三、四句“舌头胡语苦醒醒”,写琵琶声中还夹杂着胡语,使人更感其凄惨之至。“都尉思京国”,“明妃厌虏庭”两句,是化用汉代典故,写琵琶声中充满了思乡之情。
    末两句写诗人听到琵琶声后的感受。诗人听到琵琶声,不禁想起自己的处境,于是想到那些被贬的官员们也一定在想着如何规劝皇上,希望皇上能改正自己的错误,从而重振国家。然而自己却被贬到这远离京城的地方,只能在这里过着寂寞的生活。因此,诗人感慨万千,觉得琵琶声中充满了对朝廷的不满和对百姓的同情,让人听了之后不禁为之动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