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忠州赠李六

好在天涯李使君,江头相见日黄昏。
吏人生梗都如鹿,市井疏芜只抵村。
一只兰船当驿路,百层石磴上州门。
更无平地堪行处,虚受朱轮五马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到忠州赠李六》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白居易初到忠州时的情景,表达了他与李六相见时的孤独感受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下面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好在天涯李使君,江头相见日黄昏。吏人生梗都如鹿,市井疏芜只抵村。一只兰船当驿路,百层石磴上州门。更无平地堪行处,虚受朱轮五马恩。

  2. 作者简介:《初到忠州赠李六》,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诗词之一。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他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的诗通俗易懂,流传甚广,有《白氏长庆集》传世。白居易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首开中唐文人倚声填词之风。

  3. 诗歌赏析:《初到忠州赠李六》通过精细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白居易在异乡的情感体验以及他对李六深深的怀念与感激。首句“好在天涯李使君,江头相见日黄昏”描绘了两位官员在江边相见的场景;“吏人生梗都如鹿,市井疏芜只抵村”则反映了当时忠州的自然景象与民生状态;尾句“虚受朱轮五马恩”则透露出他对得到李使君赏识与恩惠的感激之情。

《初到忠州赠李六》不仅在艺术上表现了白居易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观,也体现了作者在面对生活困境时依然保持的乐观与坚强。这首诗不仅是白居易文学作品中的佳作,也是研究唐代文学和社会生活的重要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