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湖中

水天向晚碧沉沉,树影霞光重叠深。
浸月冷波千顷练,苞霜新橘万株金。
幸无案牍何妨醉,纵有笙歌不废吟。
十只画船何处宿,洞庭山脚太湖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湖中》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以其直率和真挚著称于世。他的诗歌以反映社会现实、关注人民生活为特点,语言通俗易懂。白居易的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被后人誉为“诗圣”。他在任苏州刺史期间创作了《宿湖中》,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
  1. 诗词原文
    水天向晚碧沉沉,树影霞光重叠深。
    浸月冷波千顷练,苞霜新橘万株金。
    幸无案牍何妨醉,纵有笙歌不废吟。
    十只画船何处宿,洞庭山脚太湖心。

  2. 诗意赏析

  • 描绘景色:首联“水天向晚碧沉沉,树影霞光重叠深。”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水天相接、碧绿深沉的画面,同时云缝中透出的落日霞光把山林染成一片翠绿。这样的描写既营造了一个宁静而深邃的氛围,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感受。
  • 表达情感:接下来的“浸月冷波千顷练,苞霜新橘万株金”通过月光映照在清冷的波涛之间,以及满树挂满了金色的柑桔,进一步渲染了一种秋天的凉爽和丰收的喜悦。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满足和愉悦,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心态。
  • 抒发志趣:“幸无案牍何妨醉,纵有笙歌不废吟。”表达了诗人在没有公务缠身的闲暇时刻,可以畅饮高歌,享受生活的豪情壮志。这里的“何妨醉”和“不废吟”展示了诗人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我精神追求的坚持。
  • 留连忘返:“十只画船何处宿,洞庭山脚太湖心。”则是诗人对此次旅行的结束语,他选择在太湖的中心地点停泊,让船只在此地休息,这反映了他想要彻底融入自然的渴望,也体现了诗人对旅途的舒适和满意。

《宿湖中》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向往、对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赞歌。通过这首作品,读者能够感受到白居易对于美好事物的珍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状态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