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天向晚碧沉沉,树影霞光重叠深。
浸月冷波千顷练,苞霜新橘万株金。
幸无案牍何妨醉,纵有笙歌不废吟。
十只画船何处宿,洞庭山脚太湖心。

诗句如下:

水天向晚碧沉沉,
树影霞光重叠深。
浸月冷波千顷练,
苞霜新橘万株金。

注释解释:

  • “水天向晚碧沉沉”描述的是夕阳下太湖水面的景色,呈现出一种深沉、宁静的美。这里的“碧沉沉”形容湖面的颜色,也暗示了天色已晚,给人一种寂静而深远的感觉。
  • “树影霞光重叠深”进一步描绘了湖边的景色,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树木和水面上,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里的“重叠深”形容树影和霞光相互交织,显得十分深邃、神秘。
  • “浸月冷波千顷练”通过比喻,将湖面的月光比作千万匹白色绸缎,波光粼粼地闪烁着,如同一条白色的绸带在湖面上舞动,给人以美的享受。
  • “苞霜新橘万株金”则描述了湖边橘子树上挂满了金黄色的橘子,它们在秋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诱人。这里的“苞霜”指秋天的霜降,而“新橘万株金”则形象地描绘出橘子成熟的景象,金色的橘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让人垂涎欲滴。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太湖傍晚的美丽景色。诗中的“水天向晚碧沉沉”,“树影霞光重叠深”,以及“浸月冷波千顷练”,不仅展现了太湖的自然美景,还表达了诗人对这份美景的欣赏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使人仿佛置身于太湖之畔,感受那份宁静与美丽。

《宿湖中》这首诗通过对太湖傍晚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和赞美。它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种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主题之一,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和体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