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夕上松台立,蛩思蝉声满耳秋。
惆怅东亭风月好,主人今夜在鄜州。
题李十一东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李十一东亭》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体现了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对自然景物的深刻感受。
这首诗的全文如下:
相思夕上松台立,
蛩思蝉声满耳秋。
惆怅东亭风月好,
主人今夜在鄜州。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所在地的思念之情。诗中“相思夕上松台立”描绘了诗人孤独地站在高高的松台上,夜幕下的景象令人感慨不已。而“蛩思蝉声满耳秋”则通过夜晚蟋蟀和蝉的鸣叫声,渲染了一种凄凉、宁静的氛围,使人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寂寞。最后一句“惆怅东亭风月好,主人今夜在鄜州。”则是诗人情感的升华,虽然眼前风景如画,但心中却充满遗憾,因为朋友身处遥远之地,无法共享这份美好。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信息,需要了解一些历史背景。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提倡诗歌应该反映现实生活,关注社会问题。他的诗歌通俗易懂,深受广大民众喜爱。据记载,白居易在仕途上曾经遭遇挫折,甚至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样的经历让他更加关注百姓的生活,也使他的诗歌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从艺术角度来看,《题李十一东亭》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白居易作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的艺术追求。他的诗歌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感人,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同时,这首诗还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境营造技巧,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述,营造出一种深远的审美空间。
《题李十一东亭》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白居易诗歌创作理念的体现。它以其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内容以及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