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忆芳时频酩酊,却寻醉处重裴回。
杏花结子春深后,谁解多情又独来。
重寻杏园
介绍
《重寻杏园》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七言绝句,出自《白氏长庆集》。这首诗作反映了作者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旧之情以及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体验。以下是对《重寻杏园》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重寻杏园》的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以诗歌最为人称道。《白氏长庆集》是他的作品集,记录了白居易的诗、文和书信等,是研究其文学成就的重要资料。
诗歌原文:《重寻杏园》的原文如下:
忽忆芳时频酩酊,却寻醉处重裴回。
杏花结子春深后,谁解多情又独来。诗歌赏析:《重寻杏园》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在春天重访杏园时的内心情感。首句“忽忆芳时频酩酊”,表达了作者在春天里常常饮酒至醉的愉悦情绪,“频酩酊”描绘出饮酒的频繁和沉迷。第二句“却寻醉处重裴回”,则转入了寻找往昔醉心之地的场景,这里的“裴回”意味着徘徊不前或反复回想,显示出一种深深的怀旧情绪。第三句“杏花结子春深后”,通过对杏花开花结果的自然景象的描述,隐喻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最后一句“谁解多情又独来”,则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内心感受的抒发,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怀旧与孤独交织的氛围。
写作背景:《重寻杏园》的创作背景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生活,还体现了他对人生哲学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
文化价值:《重寻杏园》不仅是白居易个人情感世界的反映,也是唐代文化的缩影。它展示了唐代社会的风情画卷,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人情世故的观察,传达了诗人对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此外,该诗还体现了唐代文人追求自由精神的文化特征,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重寻杏园》作为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歌的魅力,以及诗人白居易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情感。同时,这首诗也启示人们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美好,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