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九诗书卷

红笺白纸两三束,半是君诗半是书。
经年不展缘身病,今日开看生蠹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开元九诗书卷》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作品,是一首表达对友人深厚情感的诗歌。以下是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生平事迹: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和文学改革家。他的一生经历了官场的浮沉,从进士出身到被贬江州司马,再到官至刑部尚书,白居易在政治生涯中曾因直言进谏得罪权贵而被贬。尽管如此,他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并未减少,而是将其作为实现理想与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
  • 文学成就: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一主张成为新乐府运动的核心内容之一,推动了唐代诗歌的创新发展。他倡导通俗易懂的诗歌风格,使得许多作品能够直达人心,如《长恨歌》、《琵琶行》等都是其代表作。白居易在文学上的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方面,他还编写了《白氏长庆集》,集结了大量文学作品。
  1. 诗歌原文及译文
  • 诗句原文:《开元九诗书卷》的原文如下:“红笺白纸两三束,半是君诗半是书。经年不展缘身病,今日开看生蠹鱼。”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怀旧之情,反映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彼此间的思念。
  • 诗意解析:首句“红笺白纸两三束”描绘了诗人收到的书信或诗稿的简朴与珍贵。第二句“半是君诗半是书”则表达了这些书信或诗稿不仅仅是文字,更蕴含着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感和记忆。第三句“经年不展缘身病”透露出由于身体原因,这些宝贵的书信或诗稿长时间未能展开阅读。最后一句“今日开看生蠹鱼”暗示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信件或诗稿已经变得破旧,甚至生出蠹虫,象征着友情的消逝和岁月的流逝。
  1. 作品赏析
  •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朴素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开元九诗书卷》通过对简单物品的描述,传达了复杂的情感和哲理,展现了白居易对生活细节的观察能力和对人性深刻的理解。
  • 情感表达:诗中的怀旧之情和对过去时光的回忆触动人心,使人联想到自己与亲友共度的美好时光。这种情感的共鸣使得《开元九诗书卷》成为一首广为流传的经典之作。
  • 文化价值:《开元九诗书卷》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还体现了唐代的文化特色和时代背景。它的出现展示了唐代文人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 历史背景
  • 社会环境: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诗歌繁荣的时代,文人墨客辈出,各种文学形式百花齐放。在这样的背景下,白居易的创作活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影响。
  • 政治背景:白居易的政治生涯充满了波折,他在官场上的起伏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变动性。尽管遭遇挫折,但他始终保持对文学事业的热情,这种坚持和执着为他赢得了广泛的尊敬和赞誉。
  1. 后世影响
  • 文学地位:白居易的《开元九诗书卷》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的影响力延续至今,成为了研究唐代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 文化传承:这首诗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友情、怀念和岁月变迁的深刻思考。这些主题在今天的文化作品中依然被广泛讨论和引用。

通过对《开元九诗书卷》的分析,可以看到这首诗不仅是白居易个人情感的真实记录,也是唐代社会和文化风貌的一个缩影。它通过简洁的文字传达出深沉的情感和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展现了唐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