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情斗擞随尘去,乡思销磨逐日无。
唯拟腾腾作闲事,遮渠不道使君愚。
答州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答州民》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之一,属于新乐府运动的一部分。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或醉吟先生,生于河南新郑,是我国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并称为“元白”,在文学领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答州民》是白居易作品中的一篇,体现了他关注民生、同情百姓的思想。诗中通过描述宦情和乡思的交织,表达了作者对于仕途的厌倦以及对家乡深切的眷恋。同时,诗中还有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如官场上的勾心斗角,以及百姓生活中的艰辛等。这些内容不仅展示了白居易深厚的人文关怀,也反映了他对时代变迁的关注和思考。
《答州民》是一首表达作者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象批判的诗歌。白居易在这首诗中,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自己内心的复杂感受和对外在世界的观察。通过对宦情与乡思的描述,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这种情感的流露,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状态的反映,也是对那个时代文人心态的一种写照。
《答州民》的创作背景也颇为重要,它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倾向。唐代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期,许多文人都面临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白居易作为当时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这一时代的特征。而《答州民》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它不仅是白居易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唐代文人群体共同心声的体现。
《答州民》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是白居易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是对唐代文人精神风貌的真实记录。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了解唐代诗人的思想感情,还能深刻领会到中国古代文人对于国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