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楼对酒

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
欲摘一枝倾一盏,西楼无客共谁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荔枝楼对酒》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1. 作者背景
  •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中唐时期的杰出文学家与政治家。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提倡诗歌应贴近现实生活,具有教化和批判意义。
  • 在官场生涯中,白居易因直言进谏而多次遭遇贬谪。他的许多文学作品都体现了他对民生疾苦的深刻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反思。
  1. 诗歌原文
  • 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
  • 欲摘一枝倾一盏,西楼无客共谁尝。
  1. 诗歌鉴赏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夏日午后图景。”荔枝新熟鸡冠色”,用鲜明的色彩勾勒出荔枝成熟时的红润与饱满,仿佛能闻到那馥郁的香气。
  • “欲摘一枝倾一盏”,表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以及对亲密友人的向往。而”西楼无客共谁尝”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1. 文化意义
  • 《荔枝楼对酒》不仅是一种文学创作,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心态。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唐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 白居易以其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在诗歌中展现了唐代社会的多元面貌及其变迁。

《荔枝楼对酒》不仅是唐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文化的精髓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