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国闲居

贫闲日高起,门巷昼寂寂。
时暑放朝参,天阴少人客。
槐花满田地,仅绝人行迹。
独在一床眠,清凉风雨夕。
勿嫌坊曲远,近即多牵役。
勿嫌禄俸薄,厚即多忧责。
平生尚恬旷,老大宜安适。
何以养吾真,官闲居处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昭国闲居》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

白居易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一位政治上的失意者。他的诗歌创作以现实主义风格著称,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昭国闲居》正是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品之一。下面将详细探讨《昭国闲居》的内容、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价值:

  1. 作品内容:《昭国闲居》描绘了作者在闲适中的生活状态。诗中的“贫闲日高起”透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门巷昼寂寂”则描绘了宁静的日常生活场景。诗中的“槐花满田地”,暗示了季节的变化和自然景观的优美。而“时暑放朝参,天阴少人客”则反映了夏日的炎热与人们减少外出的情景。诗尾“独在一床眠,清凉风雨夕”展现了诗人独自享受安宁夜晚的惬意。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情感。

  2. 艺术特色:白居易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善于运用简洁而有力的词汇来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在《昭国闲居》中,他通过精细的景物描写和对人物情感的深入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同时,诗中还体现了白居易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和深刻洞察。他不仅关注外在的景致,更注重内心的感受,这种内外兼修的表现手法使得《昭国闲居》成为了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作品。

  3. 历史背景:白居易的诗歌创作深受其个人经历的影响。他的政治生涯充满波折,多次被贬为地方官员。这些经历使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官场的黑暗和人性的复杂。因此,在他的诗歌中,常常能看到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昭国闲居》的创作背景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诗中的许多描写都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社会变迁的感慨。

《昭国闲居》不仅展现了白居易诗歌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他深邃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首诗是理解唐代诗歌风格和白居易个人生平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