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中月

海水明月出,禁中清夜长。
东南楼殿白,稍稍上宫墙。
净落金塘水,明浮玉砌霜。
不比人间见,尘土污清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禁中月》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背景
  • 作者介绍: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杜甫、韩愈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他出生于河南新郑,卒于洛阳,其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则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1. 诗歌主题和风格
  • 主题:《禁中月》的主题围绕着月光和宫禁之中的生活展开。通过描写月亮从海上升起直至照耀在宫中池塘的过程,白居易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宫廷生活的某种状态。
  • 风格:该诗语言平易通俗,直白如话,轻快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给人以朴实无华的感觉。同时,全诗循序渐进,描绘了一轮明月从海面升起直到照射在禁中池塘的全过程。
  1. 诗歌内容
  • 首句:“海水明月出”,直接点明了场景发生在海边,月光如水般洒向大海,营造出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氛围。
  • 次句:“禁中清夜长”,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以及月光在宫中池塘中的反射,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 第三至第六句:“东南楼殿白,稍稍上宫墙。净落金塘水,明浮玉砌霜。不比人间见,尘土污清光”,通过对建筑和景物的精细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宫廷生活的独特感受和思考。
  1. 诗歌的艺术价值
  • 艺术特色:《禁中月》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唐代诗歌的典型特征。白居易的诗歌往往注重表达个人情感以及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而《禁中月》正是这种文学追求的体现。
  • 文化意义:《禁中月》不仅是白居易诗歌创作中的经典之作,也是研究唐代文化和宫廷生活的宝贵资料。它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同时也展示了诗人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白居易的《禁中月》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唐诗,更是唐代文化和宫廷生活的缩影。通过这首诗,不仅可以领略到唐代诗歌的风采,还可以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