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诸故人因寄元八

昨日哭寝门,今日哭寝门。
借问所哭谁,无非故交亲。
伟卿既长往,质夫亦幽沦。
屈指数年世,收涕自思身。
彼皆少于我,先为泉下人。
我今头半白,焉得身久存。
好狂元郎中,相识二十春。
昔见君生子,今闻君抱孙。
存者尽老大,逝者已成尘。
早晚升平宅,开眉一见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诸故人,因寄元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逝去的哀伤以及对友情的怀念,同时透露出一种对生命无常和年华逝去的感慨。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分析:

  1. 作者简介
  •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文学家。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徙居下邽(今陕西渭南)。他的诗作广泛涉及社会、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尤以关注民生和表达真挚情感著称。
  1. 诗歌原文
    昨日哭寝门,今日哭寝门。
    借问所哭谁,无非故交亲。
    伟卿既长往,质夫亦幽沦。
    屈指数年世,收涕自思身。
    彼皆少于我,先为泉下人。
    我今头半白,焉得身久存?
    好在元郎中,相识二十春。
    昔见君生子,今闻君抱孙。
    存者尽老大,逝者已成尘。
    早晚升平宅,开眉一见君。

  2. 诗歌主题

  • 本诗通过抒发对故人的哀悼之情,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与怀念。通过对友人生前与死后的对比,深刻反映了人生短暂与世事无常的主题。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歌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世界的复杂情绪。
  • 语言精炼:诗句简练而不失深意,充分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典雅风格。
  1. 文化背景
  • 《哭诸故人,因寄元八》创作于白居易任左拾遗期间,这一时期的他直言敢谏,敢于直面社会现实,因此其作品也常带有鲜明的批判色彩。
  • 该诗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以及对于生死、友情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因寄元八》不仅是白居易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篇章,也是研究唐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文献。该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社会意义,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通过阅读这首诗,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观念和价值追求,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人文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