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赞醍醐,仙方夸沆瀣。
未如卯时酒,神速功力倍。
一杯置掌上,三咽入腹内。
煦若春贯肠,暄如日炙背。
岂独肢体畅,仍加志气大。
当时遗形骸,竟日忘冠带。
似游华胥国,疑反混元代。
一性既完全,万机皆破碎。
半醒思往来,往来吁可怪。
宠辱忧喜间,惶惶二十载。
前年辞紫闼,今岁抛皂盖。
去矣鱼返泉,超然蝉离蜕。
是非莫分别,行止无疑碍。
浩气贮胸中,青云委身外。
扪心私自语,自语谁能会。
五十年来心,未如今日泰。
况兹杯中物,行坐长相对。
卯时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卯时酒并非文学作品的名称,而是一种特定的饮食习俗。这种习俗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佛法赞醍醐》中的“一杯置掌上,三咽入腹内”所描绘的意境相符。
卯时酒,又称作早晨酒或日出酒,是古人认为在卯时(早晨5点至7点)饮酒最为适宜的习俗。这个时间段,人们认为阳气初升,万物复苏,饮酒可以振奋精神,驱寒暖身。具体而言,“煦若春贯肠,暄如日炙背”,意指早晨的阳光如同春天般温暖,饮用这样的酒能使人感受到春天般的舒适和活力。
卯时酒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观点认为它源于渔民的生活习惯。渔民在凌晨出海捕鱼,归来后往往感到寒冷和饿意,此时饮用烧酒可以迅速驱散寒冷,补充能量。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长期习惯于喝早茶的人在清晨从温暖的被窝中爬出来时会感到身体有点寒冷,此时食用烧酒可以祛寒。
卯时酒作为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现象,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规律和人体生理的认识。它不仅是一个饮食习俗,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和文化传承。通过研究卯时酒,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古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