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昌春连宴即事

元年寒食日,上巳暮春天。
鸡黍三家会,莺花二节连。
光风初澹荡,美景渐暄妍。
簪组兰亭上,车舆曲水边。
松声添奏乐,草色助铺筵。
雀舫宜闲泛,螺杯任漫传。
园蔬香带露,厨柳暗藏烟。
丽句轻珠玉,清谈胜管弦。
陌喧金距斗,树动彩绳悬。
姹女妆梳艳,游童衣服鲜。
圃香知种蕙,池暖忆开莲。
怪石云疑触,夭桃火欲然。
正欢唯恐散,虽醉未思眠。
啸傲人间世,追随地上仙。
燕来双涎涎,雁去累翩翩。
行乐真吾事,寻芳独我先。
滞周惭太史,入洛继先贤。
昔恨多分手,今欢谬比肩。
病犹陪宴饮,老更奉周旋。
望重青云客,情深白首年。
遍尝珍馔后,许入画堂前。
舞袖翻红炬,歌鬟插宝蝉。
断金多感激,倚玉贵迁延。
说史吞颜注,论诗笑郑笺。
松筠寒不变,胶漆冷弥坚。
兴伴王寻戴,荣同隗在燕。
掷卢夸使气,刻烛斗成篇。
实艺皆三捷,虚名愧六联。
兴阑犹举白,话静每思玄。
更说归时好,亭亭月正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会昌春连宴即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作于唐代,具体年代难以精确考证,但其内容和艺术成就都展现了唐代文学的繁荣景象。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作者背景:《会昌春连宴即事》的作者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著称,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和社会风貌,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
  • 作品风格:白居易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朴实无华,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美,反映了他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
  1. 诗词原文
  • 元年寒食日,上巳暮春天。鸡黍三家会,莺花二节连。
  • 光风初澹荡,美景渐暄妍。簪组兰亭上,车舆曲水边。
  1. 诗词赏析
  • 自然景观描绘:刘禹锡在诗中描述了“松声添奏乐,草色助铺筵”的景象,用声音和色彩来衬托宴会的热闹和美丽。而王起则用“园蔬香带露,厨柳暗藏烟”来形容菜肴的香气和环境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宴会之中。
  • 人文情怀表达:白居易在诗中提到“病犹陪宴饮,老更奉周旋”,表达了自己在年迈之时仍然积极参与宴会,享受人生的态度。同时,刘禹锡也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喜爱:“虽醉未思眠”。
  1. 创作背景
  • 历史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当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墨客有机会参与各种宴会和庆典活动,从而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 社会意义:通过这首诗,白居易展示了唐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们不仅注重个人的文学修养,更关心民生疾苦,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传递出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白居易在诗中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如“光风初澹荡,美景渐暄妍”,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愉悦。
  • 语言简练: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没有多余的修饰,却能够清晰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画面。这种简练的语言风格使得诗歌更加易于理解和欣赏。
  1. 文化影响
  • 对后世的影响:白居易的这些作品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会昌春连宴即事》中的许多意境和主题在其他诗人的作品中得以延续和发展。
  • 对现代的启示: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很长,但是这首诗中所体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可以借鉴这种思想,寻找一种简单而美好的生活方式。

《会昌春连宴即事》不仅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之作,也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唐代文人的艺术才华和审美情趣,还可以从中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