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竹枝

瞿塘峡口冷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晴鸟一时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杂曲歌辞·竹枝》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苗族人民生活的情景,表达了他们对于家乡、亲人和自然的喜爱之情。全诗语言清新,意境悠远,富有民歌特色。

以下是《杂曲歌辞·竹枝》的原文: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色胜南洲。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展现了苗族人民对家乡的深厚感情。通过描绘山桃花盛开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中也描绘了长江两岸的景色,展现了苗族人民对家乡的眷恋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最后,诗中的“猿鸣三声泪沾裳”一句,表达了苗族人民在离别家乡时的哀伤和不舍之情。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悠远,富有民歌特色。它是一首描写春天美丽景色,表达对家乡、亲人和自然喜爱的诗歌。

注解

冷烟:一作「水烟」。

晴鸟:一作「暗鸟」。

赏析

《唐诗解》:冷烟斜月之景,《竹枝》悲咽之声,即寒猿暗鸟尚不胜情,况可使愁人听之耶?

《唐贤小三昧集》:浓至语不让梦得。

《古唐诗合解》:斜月向西,风景凄然之候(「白帝城头」句下)。猿鸟闻其悲唱,俱不胜情而一时啼唤,然则愁人听之,当何如凄怆乎(末句下)?

《竹枝》:

宜质而不俚,方入古调。

《历代诗法》:当前领悟最切。

《诗式》:首句「冷烟低」,言不朝即暮之时也;二句「月向西」,言风景凄然之候也。两句为三句伏根,盖此时唱《竹枝》,其声不能不悲凉矣。三句拍上故岀然,「咽」字炼。四句言猿鸟闻此悲声,犹且欲啼,人听之更何以堪。具此两层意思,但说猿鸟一层,不必明言人何以堪一层,而自含在其中。此因物以寄兴,最能含蓄者也。按《竹枝》宜质而不俚,此为古调。〔品〕悲凉。

《诗境浅说续编》:此诗乃专咏竹枝词之声。首句唱「竹枝」之地。次句唱「竹枝」之时。后二句言唱至最凄咽处,峽口之寒猿暗鸟,同时惊起而啼,异类皆为感动,极言其音调之悲。王渔洋诗「断雁哀猿和竹枝」,殆本此诗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