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张深秀才游华严寺

同游云外寺,渡水入禅关。
立扫窗前石,坐看池上山。
有僧飞锡到,留客话松间。
不是缘名利,好来长伴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张深秀才游华严寺》是唐代诗人冷朝阳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描绘了作者与张深秀才在华严寺的游历体验,展现了作者对佛教寺庙的静谧之美和对佛学的领悟。以下是这首诗及其内容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张深秀才,即诗人张深的字号,他是一位有学问的文人,与冷朝阳一同游历华严寺。
  • 冷朝阳,唐代诗人,以其优美的诗歌而著称。
  1. 诗作原文
  • “同游云外寺”,描述二人一起游览位于云雾之上的华严寺,表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 “渡水入禅关”,通过渡过溪流进入禅意深远的寺院,展现了修行者的内心平和。
  • “立扫窗前石”,站立于窗前清扫着石头,反映了作者对环境的细致观察。
  • “坐看池上山”,坐在池边的石头上观赏山上景色,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 “有僧飞锡到”,有僧人骑着锡杖过来,这可能象征着宗教的交流或指导。
  • “留客话松间”,留下客人与他一起谈论松树间的风物,展现了深厚的友谊。
  • “不是缘名利”,并非为了名利而来,体现了诗人追求心灵宁静的志向。
  • “好来长伴闲”,愿意长久地陪伴着闲暇,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喜爱。
  1. 诗歌赏析
  • 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感受及对禅宗哲学的理解。
  • 诗中的意象,如“云外寺”、“禅关”、“池山”等,不仅美化了画面,还富含哲理。
  1. 创作背景
  • 《同张深秀才游华严寺》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测是在唐朝的一个特定时期。
  •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次与朋友的闲适时共同吟咏之作,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思想境界。

《同张深秀才游华严寺》不仅是对华严寺美景的记录,还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禅宗哲理的描述,展现了一个远离尘嚣、寻求心灵平静的理想生活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