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决生涯向路中,西投知己话从容。
云遮剑阁三千里,水隔瞿塘十二峰。
阔步文翁坊里月,闲寻杜老宅边松。
到头须卜林泉隐,自愧无能继卧龙。
书事
介绍
《书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白居易早期诗歌作品之一,反映了当时社会状况和人民生活。
诗中描绘了白居易在长安的生活情景,表达了他对国家政治的关心以及对社会民生的关注。诗的开头两句“长安百尺塔,高入碧云天”,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长安城的壮丽景象。接着,诗人通过“官居无何事,日与酒徒游”等句子,表现了自己官场上的闲适和对朋友的深厚情谊。然而,在最后两句“君不见,新丰市上人,呼儿将出换美酒”,诗人以讽刺的口吻指出了社会上一些人追求奢华享受、挥霍浪费的行为,并呼吁人们珍惜资源、节约生活。整首诗既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对人民疾苦的关心,又展示了他的诗歌风格和思想境界。
相关推荐
【注释】 果决:果断,坚决。西投:向西投靠。话从容:谈论事情从容不迫。云遮剑阁三千里:指蜀山的云雾遮挡着剑阁的山峰,距离有千里之遥。水隔瞿塘十二峰:指瞿塘峡的水隔断了对岸的群峰,有十二座。阔步:大步向前。文翁坊:汉景帝时,文翁做蜀郡太守,在成都城北修建官署和学舍,以招贤纳士,发展文化教育。闲寻:闲暇中寻找。杜老宅边松:指杜甫晚年的草堂,杜甫曾自称为“杜工部”。林泉隐:指隐居山林的生活。卧龙
书事 自嘲步入红尘,流年旧去新来。 东风半夜洒下细雨,南方大地万物复苏。 失去计策抛弃鱼艇,何方可以化成干涸的鱼鳞? 是谁添岁月,让人衰老暗投人。 译文: 自嘲地进入红尘世界,流逝的时间旧的过去新的来到。 东风在半夜时分轻轻洒下细雨,南方的大地万物开始复苏。 失去了计策抛弃了鱼艇,在哪里才能化为干涸的鱼鳞? 是谁增添了岁月的痕迹,让人老去暗投人。 注释: - 自笑走红尘:自嘲地进入红尘世界。
【注释】 书事:记述时事。望岁(年头):盼望新年。空切:心里感到空虚、寂寞。耕夫:指农民。尽:全部。把弓:拉起弓箭。数人:许多人。没阵:进入阵地。风沙黑:指战场上的烽烟,形容战争。水陆红:指战火连天,遍地烽火。飞章:急递奏章。奏西蜀:向朝廷上奏。明诏:明确的诏书。殊功:特殊的功绩。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四川节度使韦皋所写的,表达了他对韦皋的感激之情。诗人以“望岁心空”开首,抒发了对新年到来时
书事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注释: 1. 轻阴阁小雨:轻阴是指天气阴晴不定的样子,阁是指楼阁,小雨是指雨点很小,轻轻飘落的样子。 2. 深院昼慵开:深院指的是庭院很深,昼慵开是指白天懒得打开。 3. 坐看苍苔色:坐在这里看着青苔的颜色。 4. 欲上人衣来:想要沾上人的衣襟上来。 译文: 在轻飘飘的细雨中,我在深深的庭院里懒洋洋地坐着,不想打开窗户。静静地坐着
【注释】 1、蘖:嫩芽。 2、梁竦:指东汉隐士梁鸿,字伯鸾,少学《春秋》,家贫学耕,后入山采药隐居。 【译文】 志士喜功业,感时心易劳; 嫩芽栽终成柏,荒蔓任蓬蒿; 梁竦不仕为官吏,萧咸耻诣曹; 风霜不改果之质,会见出云高。 赏析: 此诗以“书事”为题,抒发的是隐士的志向和情怀。首联写隐者喜功名之心;颔联描写隐者的清苦生活;颈联写隐者不为仕途所动的高尚品德;尾联写隐者对功名利禄的不屑一顾
【注释】 书事:写诗。 重门掩昼静,寂无人境喧:重重门扉关闭,白日的喧嚣被挡住。 严程事云已,端居秋向残:严程,即《礼记》之“三年之丧”的制度。端居,闲居。残,指秋天。 超摇捐外虑,幽默与谁言:摆脱了世俗的纷扰。与,同“于”。 即此自为乐,何用脱笼樊:就这里自在快乐,何必脱离樊笼。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自我写照。首联写诗人闭门谢客,独居幽室的闲适。颔联写诗人心无挂碍,超然物外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全诗以时间为线索,从春初写到夏末。 第一句“春来何事可相关”,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到来的期待和对生活的感慨。第二句“拨置书丛得少闲”则是诗人在读书之余,得到了一些宁静的时光。第三句“洗砚谛观鸲鹆眼”,描述了诗人在洗砚台的时候,仔细观察了鸲鹆(即八哥)的眼睛,这个细节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力,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第四句“焚香仍拣鹧鸪斑”
诗句: 五十光阴两岁过, 头颅閒处自摩挲。 隔篱山影谁招去, 满树梅花独占多。 物色年华同我老, 蜂情蝶思柰渠何。 少时一剑明秋水, 放在尘中久不磨。 译文: 五十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年,我的头脑闲暇地自我抚摸。隔着篱笆可以看到山上的影子,是谁在那里召唤我去?到处都是盛开的梅花,只有你的梅花是最多的。随着岁月的增长,我们的身体也慢慢衰老,而你的心思却像蜜蜂和蝴蝶那样复杂,让我困惑不已
注释: 小雨虽然不晴朗,却不会弄脏泥地,老年人浇灌舌头就像在吃蜜糖一样。 应该可怜那些长日只是无所事事的过活,所以才派遣飞花这样神奇美妙的东西。 涧底涓涓细流催促着木屐的声音,屋头聒聒叫唤着呼唤人休息的声音。 谁说乌几只有一种味道,看尽了红色的红色、白色的白色之后,还有什么可以再欣赏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雨中赏花的情景。诗人在雨中赏花,不仅因为雨中有奇景,更因为雨中的花别有一番风味
【注释】 溪北:指作者居住的乡村在溪北。 梅树枝:指春天梅花盛开的景象。 斩新华萼出疏篱:意思是说,春天梅花开放的时候,用刀砍下新长出的嫩芽,放在篱笆外。 独怜醉处锦成幄:意思是说,只有醉酒时,才觉得像在锦绣般的地毯上休息。 端恨愁时雪打围:意思是说,最让人讨厌的是下雪的时候,雪花落得满地都是。 老夫不奈羽觞急:意思是说,我实在耐不住那酒杯里的东西很快就喝光了。 幽讨未辜春日迟:意思是说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元好问的作品,全诗共四句。 诗句释义: 1. 北客乐驰驱,髀肉浑不生。 北方的客人在骑马疾驰中快乐地驰骋,而自己却因为长时间骑马导致大腿上的肥肉没有生长。 2. 轻风入马蹄,一瞬万里平。 一阵微风吹进了马蹄中,仿佛一瞬间就能穿越万水千山。 3. 朝发长安都,暮抵受降城。 早晨从长安出发,晚上就到达了受降城。 4. 阴山闻鬼哭,征人昼夜行。 在阴山下听到鬼哭
注释:在闲暇时,总觉得向别人求助很容易;而在危险的时候,才知为自己着想才是最重要的。世间的一切都是随着流水流逝而去,而白云却能识别出古人的心志。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认识和感悟。首句“闲时但觉求人易”,描绘了人们在空闲时容易求助他人的情景,暗示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时才会意识到为自己着想的重要性。第二句“险处方知为己深”
诗句输出: ```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 译文输出: ``` 雨刚停,天还阴沉着。在庭院里,我懒洋洋地坐在那,静静地看着满地的青苔,它们的颜色好像要爬上我的衣衫。 ``` 关键词注释: - 轻阴:细雨初停,天尚微阴。 - 阁:同“搁”,阻止,延滞,停下来的意思。 - 慵》:懒。 - 苍苔:青色的苔藓,这里指院子里的青苔。 - 欲:简直要。 - 人衣来
注释:先生的酒量很好,但他不喝酒只喝酒,喝到醉倒四海支狂流。他并不需要高士来给他斟酒,而是要让鱼龙也与他有同样的愁绪。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位饮酒过量的文人形象,展现了他豪放的个性和不羁的精神风貌。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
【注释】 书事:写事物,指写作诗文。狂寇:凶悍的敌军。舳舻星斗落:形容敌舰众多,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排列在江面上。列炬烧江犹未觉:形容敌军的炮火连天,烧得江面火光四起,而敌人却没有察觉。太平:国家安定、太平无事的时候。斥候:侦察敌情的巡逻兵。樽俎:酒器和食案,泛指宴席。河朔:黄河以北地区,这里借指金国境内。 【赏析】 这首词是北宋词人苏舜钦被贬为监筠州盐酒税时所作
书事 一江如鼎鱼龙沸,我欲逃生何所之。 今古兴亡有同恨,乾陵火照奉天时。 注释 1. 一江如鼎:形容江河波涛滚滚。 2. 鱼龙沸:形容水势汹涌。 3. 何所之:指何处可去。 4. 今古兴亡:指古今的兴盛与衰败。 5. 同恨:共同的悲痛或遗憾。 6. 乾陵: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陵墓。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乾陵时所作。诗人通过对乾陵景色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越天梅雨短长思,嵩阳客子问归期。 越天:越地的天气,指江南地区。 梅雨:春季阴雨连绵之雨。 短长思:指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嵩阳客子:在嵩山居住的外乡人。 问归期:询问回家的时间。 幽梦远近徒犹夷,细字老眼厌纷披。 幽梦:深藏在心中的梦想或愿望。 远近:指远与近的距离。 徒:白白地、徒然地。 犹夷:平静的样子。 细字:小字、密字。 老眼:年老的眼睛。 厌:厌烦。 纷披
南渡衣冠废蒯缑,中原尽载向湖游。 胡尘不谓飞滇海,鬼火何因暗鄂州。 竟使兵家劳策画,到今国是计恩仇。 草茅死未忘哀愤,岂但燕云恨白沟。 【注释】: 1. 书事:即《书愤》,作者借抒发怀古伤今之情,抒发对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苟且偷安的不满和愤怒之情,并借此表明作者坚持抗金复国的志向。 2. 南渡:指南宋高宗赵构南渡建都临安(今杭州)以后的历史。 3. 蒯缑:古代一种短剑名,这里泛指宝剑。 4.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生长江湖狎钓船”: -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在江湖中的生活,常常与钓鱼船为伴。"狎钓船"意指与钓鱼船相伴的自在和随性生活方式。 - “生长江湖”表明诗人长期生活于江河湖海之间,体现了其游历四方的生活经历和对自然景观的喜爱。 2. “跨鞍塞上亦前缘”: - “跨鞍”暗示了骑马或乘坐鞍马的行为,通常出现在边塞地区
【注释】 北征:指北征途中。谈笑取关河,谈笑之间取得关隘和黄河以北地区。盟府:指兵营。何人策战多,谁能提出多条作战方案。扫尽烟尘归铁马,扫除一切烟尘,收复北方。剪空荆棘出铜驼,剪除道路上的荆棘,使道路畅通,出长安城,指收复中原。史臣历纪平戎策,史官记载平定边患的各种计谋。壮士遥传入塞歌,勇士们从远方传来歌颂胜利的歌曲。自笑书生无寸效,自己嘲笑读书人没有立下一点功绩。十年枉是枕雕戈
【注】: 有书有史聊遮眼,半瓦半茅还是家。 莫道幽人无受用,铜瓶遍插木犀花。 【译】: 家中书籍与史书相伴,半砖半瓦也成我家。 不要认为隐者没有享受,我的铜瓶里插满了木犀花。 【赏析】: 这首诗以写景起,“有书有史聊遮眼,半瓦半茅还是家”二句,描绘了一幅简朴的农家景象,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接下来两句,诗人笔锋一转,以“莫道幽人无受用”一句点明主题。在诗人看来,隐居山林
【注释】 剩喜:还剩下喜欢。园野:指园林。四桥,指四个石桥。猿猴渐解擎书策:指猴子渐渐会模仿人的动作了。鹦鹉新能唤佛名:指鹦鹉学着念佛经了。酒旆:指酒旗。静垂:静静垂下。杏雨:指杏花的雨,即杏花时节。茶铛:即茶壶。闲试:闲暇时试试。连年:连续几年。固自穷幽讨:指总是追求幽雅。新试:新的尝试。频伽:梵语“毗卢遮那”的简称,意为圆光。声:这里指声音。 【赏析】 诗是作者晚年所作
以下是对该诗逐句的解释: 1. 倚徙白头杖,哀伤赤子兵:诗人通过描述自己依靠拐杖行走,以及看到战争中的儿童士兵,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苦难和对无辜生命的同情。 2. 斜封今不用,直指近方行:这里可能指的是军事策略中的“斜击”和“直指”,意味着在战斗中采取迂回或直接的策略。 3. 商鞅何妨徇,桑羊尽可烹:商鞅是战国时期秦国的政治和军事改革家,以严明的法治和军事改革而著称;桑羊则是一种古代的祭祀用肉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找出相关的诗句,概括内容要点,并逐一对应作答。 “东邻老翁寒不寐,百结悬鹑抆悲涕”,东邻老翁因寒冷不能入眠,泪水纵横如泪珠一般。“东邻老翁寒不寐,百结悬鹑抆悲涕”的意思是:东邻的老翁因为寒冷而无法入眠,眼泪纵横如泪流一样。这两句是说:老翁因寒冷而不能安眠,悲伤的眼泪像珍珠一样纵横。 “自云子孙学灌园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理解诗歌内容,结合注释和题目的要求作答。 【译文】 三年来,我带着礼物到稽山去朝见皇帝,一万骑兵在长江上稍作停留便北还了。 边境的风烟与京城相连,千官戎装站立在朝廷班列。 国家大计、年号纪历,都歌颂赞美于讴歌之中;紫色蛙声,倔强地在水草丛中响起。 露布传遍原野,捷报传来,王师早晚将出潼关。 赏析: “玉帛”一词
【注释】柱础:柱子的底基。水:指流水,这里指雨。杪:末梢。气候:天气。 译文: 早晨的太阳照射下,屋柱下面积起了积水。傍晚时,天空中云雷滚滚,好像山峦在云雾中出现。 此时已是秋季末了,但天气却仍像春天一样暖和宜人。 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雨景、云势。“书事”即记事,作者通过描绘一幅雨中的自然图景,表现了对自然界的热爱之情。诗人以“昼生水”与“云雷暮出山”来描写雨中景色,生动形象地写出雨势之大
市朝无处避喧啾,思驾飞车事远游。 古志曾云寿多辱,前贤亦说耄宜休。 愈诃彼佛为夷鬼,蹠骂吾师作盗丘。 安得海波都变酒,洗空开辟以来愁。 注释: - 市朝无处避喧啾:在繁忙的市朝中无处避开喧嚣的声音。 - 思驾飞车事远游:想要驾驶飞车去远方旅行。 - 古志曾云寿多辱:古人的志向曾经说过寿命越长则遭遇的侮辱越多。 - 前贤亦说耄宜休:古代的贤人也主张年迈时应该停止活动。 - 愈诃彼佛为夷鬼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其内容如下: 书事 两揆新当国,三边未解兵。 吾君极勤俭,天下望升平。 春雨随时下,福星连夜明。 寒儒卜天意,对酒百忧轻。 注释与赏析: - 两揆新当国:指的是朝廷中两位重要的大臣(揆)刚刚上任,国家正由他们掌舵。 - 三边未解兵:指的是边境的三个方向(东、西、北)的战争尚未解决。 - 吾君极勤俭:表达了诗人对于皇帝(君主)节俭和勤奋治国品质的赞美。 - 天下望升平
【注释】 书事:写诗。羊城:广州,古称羊城。“喜作”二句:意谓自己虽已年迈,但仍乐于做广州的客人;“忘为”二句:意为自己虽有鹤发,但仍然不厌求酒解醉。问天:指向天求酒。量(liàng):酒量。翻海洗诗穷:指用海水来洗刷心中的愁思。已过西南道:已过了四川、云南一带。适遭东北风:正巧遇上了东北风。扁舟:小船。明月:泛指皎洁的月光。枉(wǎng)作:空自劳苦。卖油公:指小商小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水上行船的一段情景。诗中通过“打鼓行船未有期,恰如江上阻风时”两句,展现了诗人在水上行船时的心境和遭遇。 1. 第一句:“打鼓行船未有期,恰如江上阻风时。” - “打鼓行船”:描述了诗人正在船上,用鼓声来驱赶船只行进。 - “未有期”:表示船只行进的时间不确定,没有预定的期限。 - “恰如江上阻风时”:形容此时正值江上行船受阻,天气不好,船只不能前进。 2. 第二句
双双瓦雀行书案, 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 不知春去几多时。 注释: - 双双瓦雀:指两只小鸟停在瓦片上,瓦片是古代建筑中覆盖屋顶的薄石板。 - 行书案:在书桌上行走,形容瓦雀在屋檐下自由自在地飞翔。 - 点点滴杨花:形容杨花纷纷扬扬落下,像星星点点一般。 - 杨:这里指杨树的花朵,即柳絮。 - 入砚池:进入砚台之中,砚台是用来研磨墨汁的工具。 - 闲坐小窗读周易
诗名:《书事》 懒拙山林合退藏, 客情岁晚倍凄凉。 梅飘苔藓香初歇, 雪积檐沟色尚妆。 旧历细看能几日, 新诗屡和断来章。 何如认取安心法, 坐对炉熏一穗长。 注释与赏析: 诗句解析: 1. 懒拙山村合退藏:表现诗人对于自然的顺应和内心的静谧态度。"懒拙"暗示了对纷扰世事的超脱,"山村"则可能象征简朴的生活,而"合退藏"表达了与世无争、归隐自然的愿望。 2. 客情岁晚倍凄凉
诗句注释与赏析: - “说战犹能听”: 表示虽然战争仍在继续,但人们仍然愿意听取有关战事的信息。 译文: 尽管战争仍在持续,人们还是愿意倾听关于战事的消息。 - “闻尸不忍过”: 形容对战争中死亡的遗体感到不忍通过。 译文: 我听到战场上的尸首都不忍心直接经过。 - “役人愁似鬼”: 形容因战争而失去生计的人充满了悲伤和恐惧。 译文: 那些因战争而失去生计的人,他们的忧愁像鬼魂一般。 -
【译文】 在炎热的夏季,风是人们赖以为生。 车夫忘却了疲倦,游子安慰着归心。 往昔的岁月已经千年,人又何须几日行程。 有老伴同行,其余的事就都写诗吟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乘舆旅行的情景。诗人以风为伴,乘风而行,忘却了旅途的劳顿和疲惫。同时,诗人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力量。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夏日乘舆旅行的景象
注释 书事:写诗记事。 年过不惑便衰残,消息浮生万事闲。 惭愧眼前无俗物,举头终日见云山。 译文 过了不惑之年,人就感到衰老,世事如浮云变幻,我心也变得淡漠,没有世俗的牵挂。每天抬头仰望,只见云山在天。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作者以“书事”为名,实则是抒发了人生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世俗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首句“年过不惑便衰残”,诗人通过自省的方式
【解析】 本句要注意“倚”字的书泻。 【答案】 译文:松树的枝叶如伞盖般环绕着清冽的声音,我倚在风中摇曳的木杖前沉思。我挥毫泼墨思考确当的议论,击打竹竿自得其乐。高飞的鸟儿在云彩之外翱翔,孤寂的亭子恰好靠近水流的岸边。幽静的居所经历了一夜的雨水,到处都流淌着潺湲的溪水。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以清雅脱俗的笔调勾勒出了一幅宁静优美的自然风光图,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情怀。
【注解】 ①书事:写诗。 ②客舍如僧舍:诗人住在旅馆,如同在佛寺里一样,十分清静。 ③秋风几席清:秋风吹来,使几案(书桌)显得非常清爽。 ④竹孙仍带箨(tuò):竹笋的嫩皮还连着壳,像小孩的脚丫儿。 ⑤鸠妇已呼晴:老鹰叫唤,预示天要放晴。 ⑥年老心情减:年纪大了,心情自然也会变得平静和悠闲。 ⑦官卑去就轻:官职低微,去留自在,没有压力。 ⑧京师名籍甚:京城中有许多名人。 ⑨郑子岂其卿
【注释】 欲穷方外境,豁目蜃江头。欲穷方外境:想尽办法去寻求。豁目蜃江头:在江边眺望海市蜃楼,以解思乡之情。 风响潮回浦,月明人倚楼。风响潮回浦:风声阵阵,潮水涌回岸边。月明人倚楼:月光如水,映照着楼上的游子。 客怀双老鬓,世事一浮沤。客怀双老鬓:因思乡而感到两鬓渐白。世事一浮沤:人生短暂,世事如泡影般虚幻。 借问南飞翼,家书得寄不?借问南飞翼:向南方飞翔的鸟借问,能否将家书带往远方?家书得寄不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 太羹:古代帝王用的食物。元:同“原”,原本,本来。 - 大章:古乐名。本希音:希望有美妙的声音。 - 音繁入:美好的音乐进入。人耳:听到。 - 味美适:味道美好,适合。人心:人的心意。 - 是以:因此,所以。保身难:保护自己很难。 - 惴惴如临深:非常谨慎,像在深水边行走一样小心翼翼。 - 百战苟一失:在战争中如果失去了一次,就可能失败。 - 勇气未足钦
【注解】 书事:写诗来记述事情。伏枕:躺着,即不起身。三旬:满三个月。对金銮:对着皇帝的金銮殿,表示想入宫见皇帝。 忽闻:突然听到。盛事:大事。披衣坐:穿上衣服坐着。今日朝廷立谏官:今天朝廷设立谏官。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反映唐宪宗元和年间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奸佞当道、正直大臣被排挤的愤激之辞。首句“伏枕三旬不整冠”,意思是作者因长期患病不能起床,所以三年来一直没有整理衣冠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分析概括诗句含义,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然后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具体赏析,注意从思想感情、艺术手法等角度作答。 此诗首联写诗人在海上看到鲸波汹涌,戈船战绩多,颔联描绘了俘虏能讲汉语的场面,颈联写中原鱼鳖争三辅,帝子琼瑶壮两河,尾联写人事天时难道无意于杞人何计稳渔蓑
诗句释义: 1. 忽闻朝报下銮坡,对酒临风发浩歌。 —— 突然得知朝廷的好消息,于是对着酒兴高采烈地吟唱长诗。 - 銮坡:指皇帝的车驾所经过的地方,此处指皇帝所在地。 - 对酒临风:面对清风美酒,即饮酒作乐。 - 浩歌:大声歌唱,形容歌声洪亮激昂。 2. 堪象神功为大武,敢将圣德比元和。 —— 我不禁赞叹神工鬼斧般的伟绩,也敢于将陛下的圣德与元和时期的盛世相提并论。 - 堪象:堪比、足以比拟
注释: 1. 秋入层台引兴微,溶溶霁景动清辉。 2. 烟销碧树黄鹂度,日上丹甍紫鸽飞。 3. 地远极知王事简,昼闲更喜吏人稀。 4. 只怜关塞寒威早,九月飞霜上绣衣。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诗歌,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慨。 首句“秋入层台引兴微”,描述了秋天的景象,使人感到一种宁静、淡泊的感觉,仿佛是进入了一个高远的层次,引发了诗人的兴趣
注释: 平生 —— 指一生,整个生命。 乞米帖 —— “乞”是讨取的意思;“米帖”是索取粮食的文书,泛指向人求取食物的请求。 今日 —— 当天。 谢 —— 这里是拒绝的意味,不谢,即不拒绝。 草堂赀 —— 草堂,这里指杜甫的茅屋草堂。赀,钱财。 寄语 故人 —— 给朋友写信。故人,老朋友。 王录事 —— 王录事是唐代官名,这里指王录事判官。 痴儿索饭 —— 痴子(傻瓜)要饭吃。痴儿,傻子。索饭
【解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写诗人在六军南下的九秋之季,看到南唐军队大胜江寇,认为南唐灭亡是天命所归,因而产生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但诗人又担心这种“天意”是否可信,因为南唐皇帝李煜曾传位于侄儿李煜,所以怀疑这是否就是上天对他的诏命。最后两句是说:江南水乡和江淮地区的人民生活困苦,战争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诗人对战争持反对态度,主张和平发展;然而北方的政权却要发动战争,这使诗人感到忧虑。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手法、语言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诗句内容和注解理解分析。 (1)“公孙歌虞殡”,指春秋时期晋国贵族赵盾被弑,其弟赵同、赵括逃亡到齐国,齐庄公为他们饯行时唱挽歌。 (2)“挽歌续遗响”,指《春秋》记载了晋国发生政变的事件。 (3)“百代良悠悠”,指从古到今,人们对于晋国发生政变的记载,都是对赵氏兄弟的颂扬。 (4)“滥觞一以溢”,指孔子在作《春秋》时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作品,题为《书事》。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离家仲冬望,溯江至鄂渚。 - 注释:在仲冬时节离开家乡,顺着长江逆流而上到达鄂州。 - 赏析: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离家赴任的情景,展现了他不畏艰辛、勇于担当的精神。 凄风裂重裘,大雪惨行旅。 - 注释:凛冽的寒风穿透厚重的衣物,大雪纷飞,使得行走的旅人十分艰难。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遇到的恶劣天气
【注释】 书事:书信。 幸:幸运。 开辟:开拓,扩展。 龃龉:不顺畅、不通畅。 使者归:使臣归来,指皇帝的使者。 封书:密封的信件。 闻政府:告知朝廷。 敢陈骨鲠言:敢于说出正直的话。 天高听常俯:天子高高在上,听取意见。 幽远:遥远偏僻。 涓埃:细小的尘埃,比喻微小的贡献。 【赏析】 这是一首寄给朝廷的书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对朝廷的忠诚。 首句“疆域幸开辟”
【赏析】 这首七绝,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描绘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并流露出作者深沉忧思。首句点题,“莫问东南事”,意谓“不要去管那些国家大事”。第二句写夕阳西下,落照半壁。这既是时间上的表现,也是视觉上的感受。第三句写朝堂之上众口纷纭,意见不一。第四句写诸将之间缺乏同心同德的精神。最后一句写烽烟四起,天下大乱,扬州留守在位,却空自流泪,无济于事。末句以“泪”字收结全诗
诗句:竹里虚亭锁翠微,摊书遮眼思依依。落霞已受枯桐诮,聚雪仍招死草讥。桑户雨晴蚕欲茧,柳塘风暖燕初飞。织成五色寒机锦,借问谁能补衮衣。 译文:竹林深处的虚亭被翠绿的山峰所环绕,我摊开书籍,眼睛因阅读而有些疲惫,思绪却无法平静。落日余晖映照出一片凄美的晚霞,似乎也在指责那些枯萎的梧桐树。积雪覆盖的小丘和死去的草本在冬日显得尤为凄凉。春日的桑户传来雨水初晴时蚕宝宝吐丝结茧的消息
【注释】 归思:归乡之情。无端:没有原因,无缘无故。迷:迷糊,恍惚。小村西:在一个小村庄的西边。杏花:一种早春的花卉。繁如雪:形容杏花盛开的样子。霏霏:细密而密集的样子。山鸟啼:山中鸟儿鸣叫。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乡村风光的小诗。前两句写景:诗人因思念家乡而产生错觉,以为春天来了,但眼前的景象却让人感到迷茫;后两句写物:杏花开满屋,如同下雪一样;春雨淅沥沥地下着,山中的鸟儿在欢快地歌唱
注释: - 七尺珊瑚绿玉盆:形容盆子非常华丽,就像七尺高的珊瑚和绿色的玉石一样。 - 宝花璀璨照天门:形容盆子里的花非常鲜艳夺目,像天上的门户一样明亮。 - 洞庭新进龙君贡:指洞庭湖畔新近进贡的龙君之女。 - 压倒汪洋北海鲲:比喻这盆花的颜色或价值超过了北海中的大鱼鲲。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盆景的美丽和价值的诗。诗人通过描绘盆景的美丽,表达了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同时
【注释】 1. 书事:写诗。 2. 微雨:小雨。 3. 疏帘:指窗边的竹帘。 4. 月入棂:月亮透过窗户的格子。 5. 春色恼人眠不得:春天的景色让人无法入睡。 6. 黄庭:道教经名,相传是黄帝所作,故称。 【译文】 深夜时分细雨蒙蒙,我酒意未消初醒时,风儿吹进窗帘轻轻拂动,月光透过窗户洒在窗棂上。 春天的景色撩拨人的心情,让我难以入眠,只好静静地坐着点起香,自己默写着《黄庭经》。 【赏析】
解析及赏析: 1. 诗句解释 天柱犹倾况地维:这里使用了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来比喻国家的危难状态。天柱指的是支撑天地的八根柱子,而“地维”则象征大地。此句意味着即使像“天柱”这样的支撑之物都摇摇欲坠,国家也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堪嗟造物太儿嬉:这里的“堪嗟”是感叹词,用于表达对某种情况的无奈或哀叹;“造物”指自然的生成或力量,此处暗指不可控的力量;“儿嬉”则表达了一种轻松、戏谑的态度。整体上
我生误文字,平贼无奇术。远闻三里城,受攻四十日。 报国固不才,亦莫救家室。有弟杀贼归,犹抱老母膝。 膝前妹娇痴,向之索枣栗。忽惊刀矛撞,投怀涕潜溢。 是时屋瓦飞,雷从地底出。烟中互长梯,与贼相甲乙。 三登而三堕,催以万觱篥。全家争督战,不解避斧锧。 致身臣应尔,寸土守敢失。贼富民愈贫,雀罗鼠更掘。 雀鼠幸未空,全军仍以律。朝向大吏述,暮向大吏述。 大吏无援师,忍怒日受叱。昨日兵力分,十已遣六七。
书事 旗渍血花紫,月下惨成列。登陴见予季,此时心骨热。 书生弱有年,一旦横磨铁。老母素怜儿,今不闻呜咽。 昨驰告急封,家书竟断绝。公义不及私,此举太豪杰。 独不计汝兄,请师喉屡噎。家人祇解啼,首蓬面不洁。 巍巍雨花冢,深深大峨穴。德薄者祀斩,或免天所罚。 服官三十载,吾父多清节。生儿诚太愚,处世又不哲。 恃此臣子心,安危总一辙。圣诏渴求贤,所恨学尽拙。 男儿好身手,甘兹尘土灭,煌煌君父恩
这首诗是杜甫的《书事》的原文,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新传严诏馺娑宫,玉虎晨威一震同。 卧护西陲稀健将,角巾东第到群公。 本来袁窦原殊气,却比萧周已尽空。 独使至尊忧社稷,未央前席策平戎。 逐句解析及注释: 1. 新传严诏馺娑宫 - 新传达了严厉的诏书,诏书在皇宫内回荡。 - 馺娑宫 - 形容诏书的声音响亮。 - 注释: 这里的“馺娑”形容声音高亢、响亮。 2. 玉虎晨威一震同 -
【注释】 衮衮:形容众多。鹓鸾:古代指文官。 上林阿阁:汉代宫殿名,此处借指朝廷。阿:曲。 朝恩:皇帝对大臣的恩典。别自求新剑:指求取新的武器。 宛马、蒲萄:都是当时西域进贡的物品。前代略:以前朝代的做法。河鲂、杨柳:都是当时流行的诗句。 宣光:指帝王的光辉。盛烈:盛大的功业。非难嗣:不难继承。 燮鼎调羹:比喻治理国家。禹:夏朝开国君主。夔:传说中尧时的贤臣。 【译文】 众多的文官都聚集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