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门掩昼静,寂无人境喧。
严程事云已,端居秋向残。
超摇捐外虑,幽默与谁言。
即此自为乐,何用脱笼樊。

【注释】

书事:写诗。

重门掩昼静,寂无人境喧:重重门扉关闭,白日的喧嚣被挡住。

严程事云已,端居秋向残:严程,即《礼记》之“三年之丧”的制度。端居,闲居。残,指秋天。

超摇捐外虑,幽默与谁言:摆脱了世俗的纷扰。与,同“于”。

即此自为乐,何用脱笼樊:就这里自在快乐,何必脱离樊笼。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隐居生活的自我写照。首联写诗人闭门谢客,独居幽室的闲适。颔联写诗人心无挂碍,超然物外。颈联写诗人以笑对世事、以酒消愁的生活态度。尾联点明全诗主旨,即隐者自得其乐也。

诗的前半部分写诗人的心境和生活状态;后半部分则写诗人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态度。全诗从写人到写事,层层展开,步步深入,最后归结到诗人的内心世界。这种写法,使读者既了解诗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情趣,又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感受和体验。

诗中“书事”,即写诗,也就是写自己隐居生活的心得,所以这是一首自叙诗。诗的开头两句写诗人闭门谢客,独居幽室的闲适。“重门掩昼静”是开门见山,交代了主人公的生活环境:重门深闭,白昼静悄悄的,没有人声,也没有喧闹,只有一片寂静。这两句不仅写出了环境的宁静,而且写出了主人公的清高,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寂无人境喧”与“重门掩昼静”相呼应,进一步渲染了一种清静的意境,烘托出主人公的孤寂之感。

第三句“严程事云已”,紧承上一句,进一步描绘环境。“严程”是指古代的一种丧服制度,在这里是比喻隐居生活。“云已”即事情已经结束的意思。这几句的意思是说:隐居的生活结束了,可以回到世俗中去。

第四句“端居秋向残”与前面的三句形成了对比。“端居”即闲居。“秋向残”意即到了秋末时节。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闲居的生活开始了,时间已经到了秋末了。这两句在结构上前后照应,在意义上相互补充,进一步写出了隐居生活的结束和开始。

第五句“超摇捐外虑”,是整首诗的核心所在。这句的意思是说:摆脱了世俗的纷扰。“超摇”即超凡脱俗,摆脱尘世。“捐外虑”就是抛开世俗的种种忧虑和烦恼。这里的“外虑”指的就是前文所说的“严程事云已”,也就是隐居生活中的忧愁。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摆脱了世俗的纷扰,不再为世俗之事而忧虑。“与谁言”意思是说:与谁谈呢?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超然物外,无所顾虑,只求与知己好友畅所欲言罢了。

第六句“幽默与谁言”与前一句相呼应,进一步写出了诗人的心态和生活态度。“幽默”是轻松愉快的意思,“与谁言”意思是说:与谁一起愉快地交谈呢?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就在这超然物外、无所顾虑的境界里自由自在地生活着,还管什么世俗的欢乐呢!这几句的意思是说自己超然物外,无所顾虑,只求与知己好友畅所欲言,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

第七句“即此自为乐”与前面的五句相呼应,进一步写出了诗人的心境和生活态度。“即此”即指眼前的处境。“为乐”即以快乐自满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就在这里自得其乐吧!这几句的意思就是说:我超然物外,无所顾忌,只求与知己好友畅所欲言,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这几句的意思是说:我就在这里自得其乐吧!

第八句“何用脱笼樊”是全诗的结尾,也是点睛之笔。“脱笼樊”即摆脱樊笼,指脱离世俗的束缚。“何用”就是何必的意思。这几句的意思是说:何必再离开这个自由自在的环境呢?这几句的意思是说:我就在这里自得其乐吧!

这首五言律诗,语言简练含蓄,构思精巧巧妙,一气呵成,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