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虚亭锁翠微,摊书遮眼思依依。
落霞已受枯桐诮,聚雪仍招死草讥。
桑户雨晴蚕欲茧,柳塘风暖燕初飞。
织成五色寒机锦,借问谁能补衮衣。
诗句:竹里虚亭锁翠微,摊书遮眼思依依。落霞已受枯桐诮,聚雪仍招死草讥。桑户雨晴蚕欲茧,柳塘风暖燕初飞。织成五色寒机锦,借问谁能补衮衣。
译文:竹林深处的虚亭被翠绿的山峰所环绕,我摊开书籍,眼睛因阅读而有些疲惫,思绪却无法平静。落日余晖映照出一片凄美的晚霞,似乎也在指责那些枯萎的梧桐树。积雪覆盖的小丘和死去的草本在冬日显得尤为凄凉。春日的桑户传来雨水初晴时蚕宝宝吐丝结茧的消息,柳塘边温暖的春风中燕子开始欢快地飞翔,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然而在这美好的景象背后,我却感到一种深深的忧虑和无力感,因为我想起了国家的大事——皇帝需要修补破损的龙袍。
注释:竹里虚亭,指山中的亭子,四周被茂密的竹林环抱,给人一种幽静之感。“翠微”形容山峰的青翠颜色。“摊书”,指摊开书本阅读,表现出诗人沉浸在学问或沉思之中。“落霞”指夕阳西下时天空中出现的晚霞。“枯桐诮”,“死草讥”暗喻朝廷中一些无用之人。“桑户雨晴”,描述春天雨后天气转晴,桑树上的蚕宝宝开始吐丝。“柳塘风暖燕初飞”,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温暖的微风拂过池塘,水中的鸭子开始嬉戏。“五色寒机锦”,这里用“锦”来比喻织成的锦缎,暗示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亟需贤才来修补国家的破败。“补衮衣”原指为帝王修补破损的衣服,此处暗指皇帝需要贤臣来治理国家。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于国家现状和个人处境的一种感慨。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有对国家危机和个人无力感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兴衰联系在一起,展现了其深沉的历史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同时,诗中的语言精炼而充满力量,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敏感捕捉和深邃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