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歌虞殡,庄生称绋讴。
挽歌续遗响,百代良悠悠。
滥觞一以溢,遂作滔天流。
有死必有挽,庶人达王侯。
三良与田横,古罕今何稠。
惜哉操觚士,半为谀墓谋。
徇俗苦难免,拒物恒招尤。
毫端有造化,万物自春秋。
纯冕与猎较,孔圣亦何求。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手法、语言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诗句内容和注解理解分析。
(1)“公孙歌虞殡”,指春秋时期晋国贵族赵盾被弑,其弟赵同、赵括逃亡到齐国,齐庄公为他们饯行时唱挽歌。
(2)“挽歌续遗响”,指《春秋》记载了晋国发生政变的事件。
(3)“百代良悠悠”,指从古到今,人们对于晋国发生政变的记载,都是对赵氏兄弟的颂扬。
(4)“滥觞一以溢”,指孔子在作《春秋》时,把当时的政治情况写了出来。
(5)“遂作滔天流”,指孔子作《春秋》,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资料。
(6)“有死必有挽,庶人达王侯”,指有生老病死,就有哀悼死者的挽歌;平民百姓也可以达到王侯的地位。
(7)“三良与田横”,指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光杀死僚臣专诸而自立为君,后来他的儿子田乞杀了僚臣田常篡夺君位。
(8)“古罕今何稠”,指古代的人现在还有谁呢?指春秋时的贤人已经不多了。
(9)“操觚士,半为谀墓谋”,指战国时期儒者游说诸侯,往往用阿谀谄媚的手段去谋取富贵。
(10)“徇俗苦难免,拒物恒招尤”指为了适应世俗的风气,不得不采取阿谀奉承的手段,这是很难避免的。
(11)“毫端有造化,万物自春秋”,指孔子作《春秋》,是用心观察事物的变化,然后写出它的发展规律。
(12)“纯冕与猎较”,指孔子穿着礼服,戴着礼帽,手持猎物来参加宴会。
(13)“孔圣亦何求”,指孔子也不需要什么。
【答案】
译文:
公孙歌虞殡,庄生称绋讴。
挽歌续遗响,百代良悠悠。
滥觞一以溢,遂作滔天流。
有死必有挽,庶人达王侯。
三良与田横,古罕今何稠。
惜哉操觚士,半为谀墓谋。
徇俗苦难免,拒物常招尤。
毫端有造化,万物自春秋。
纯冕与猎较,孔圣亦何求。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春秋时期的一些重要事件,借以歌颂孔子的伟大功绩。首句写晋国发生政变,赵盾被杀,赵同、赵括逃往齐国,齐庄公送他们上路的情景;次句写《春秋》记事,把当时政治形势写了下来。三、四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作者指出孔子作《春秋》的目的,在于“有死必有挽”,即有生死就必有悼念之辞,这挽歌声就是对死者的哀悼之情,也是对活着人的勉励。五六两句是全诗的关键,作者指出春秋时代,人们对于晋国发生政变的记载,都是对赵氏兄弟的颂扬。七、八两句写春秋时贤人很少,而作者却能写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九、十两句写战国时代的儒者游说诸侯,往往用阿谀奉承的手段去谋取富贵,作者指出这种手段是很不容易摆脱的。十一、十二两句写孔子作《春秋》,是用心观察事物的变化,然后写出它的发展规律,而不是凭主观臆断,所以能够成为一部不朽之作。十三十四两句是全诗的重点,作者指出春秋时代,人们虽然不讲究穿戴打扮,可是也有穿礼服戴礼帽手持猎物来参加宴会的人,可见当时贵族们是多么奢侈腐化。最后两句写孔子本人,他不追求名利,所以也没有什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