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金银入天府,堆积如山贱如土。
尚方承诏役良工,冶银作豆凡几颗。
颗颗匀圆两铢重,朱函进入蓬莱宫。
御手亲将十馀把,琅琅乱洒金阶下。
万颗珠玑走玉盘,一天雨雹敲鸳瓦。
中官跽俯鱼鳞集,两手如耘竞前拾。
拾多拾少曾盈袖,金珰半堕罗裳绉。
嬴得天颜一笑欢,拜赐归来坐清昼。
闻知昨日六宫中,翠娥拾得黄金豆。
别有银壶薄如叶,并刀剪碎盈丹匣。
也随银豆洒金阶,满地春风飞玉蝶。
每月中官拾几回,豆将盈斗叶成堆。
日用奢华不曾惜,满函犹似雪皑皑。
谁知此是民膏血,一黍半铢非易得。
内中宝藏固如山,悬溜能穿太山石。
君不见民餐木皮和草根,梦想豆食如八珍。
官仓有米无银籴,操瓢尽作沟中瘠。
明主由来爱一颦,安邦只在恤穷民。
愿将银豆三千斛,活取枯骸百万人。

诗句原文:

四方金银入天府,堆积如山贱如土。

尚方承诏役良工,冶银作豆凡几颗。

颗颗匀圆两铢重,朱函进入蓬莱宫。

御手亲将十馀把,琅琅乱洒金阶下。

万颗珠玑走玉盘,一天雨雹敲鸳瓦。

中官跽俯鱼鳞集,两手如耘竞前拾。

拾多拾少曾盈袖,金珰半堕罗裳绉。

嬴得天颜一笑欢,拜赐归来坐清昼。

闻知昨日六宫中,翠娥拾得黄金豆。

别有银壶薄如叶,并刀剪碎盈丹匣。

也随银豆洒金阶,满地春风飞玉蝶。

每月中官拾几回,豆将盈斗叶成堆。

日用奢华不曾惜,满函犹似雪皑皑。

谁知此是民膏血,一黍半铢非易得。

内中宝藏固如山,悬溜能穿太山石。

君不见民餐木皮和草根,梦想豆食如八珍。

官仓有米无银籴,操瓢尽作沟中瘠。

明主由来爱一颦,安邦只在恤穷民。

愿将银豆三千斛,活取枯骸百万人。

译文:
四方金银被运进天府,堆积如山却如同尘土般廉价。
尚方接到诏书命令役使良工匠人,用银子制作豆子。
这些豆子都是圆形均匀、两铢重,装入红封的锦盒进入蓬莱宫。
皇帝亲手分发了十多把,珍珠般的声响洒在金色台阶上。
无数的珍珠撒在地上,好像飞舞的蝴蝶。
中官跪着俯身,好像在田间收割稻谷一样,双手忙碌着捡拾。
捡到的多捡到的少都装进了袖子里,因为金子掉落了一半而皱了起来。
得到了皇帝的喜悦,拜赐之后回到清静的白天。
听说昨天六宫中有人拾到黄金豆。
还有别种银壶薄得像树叶,并用刀剪碎后放入装满丹药的盒子中。
也随着银豆洒在金阶上,满地都是飘舞的春风吹动着玉蝶。
每个月中官都会捡拾几次,豆子装满了斗而且叶子成堆。
每天的奢侈使用从不吝啬,满满的盒子就像白雪皑皑。
谁知道这些是民众的血汗,一颗黍米半铢不是容易得到的。
国库中的珍宝就像高山一样坚固,泉水都能从太山中穿过。
你难道不知道民众吃着树皮和草根,梦想着像八珍一样的饭食。
仓库里有粮食没有银子可以买粮,只能空着手去沟里吃饭。
英明的君主向来爱护一次微笑,安定国家只在关怀穷困的百姓。
希望用三千斛的银豆来拯救百万人的生命。

注释:

  • 四方金银入天府,堆积如山贱如土。:这两句描绘了朝廷中金银堆积的情景,金银虽然贵重但因价格低廉而无人珍惜。
  • 尚方承诏役良工,冶银作豆凡几颗。:尚方即负责制造器物的部门,接到诏书后开始炼银制作豆子,数量未知但数量不少。
  • 颗颗匀圆两铢重,朱函进入蓬莱宫。:描述银豆豆子的外观特征以及它们被送入皇宫的情景。
  • 御手亲将十馀把,琅琅乱洒金阶下。:皇帝亲自分发了银豆给宫女们,声音清脆地洒落在金质的台阶上。
  • 万颗珠玑走玉盘,一天雨雹敲鸳瓦:银豆散落在地上,如同珍珠在盘子中滚动。同时形容了天气恶劣,仿佛下雨一般。
  • 中官跽俯鱼鳞集,两手如耘竞前拾。:描述了宦官们跪着弯腰,像是在田野里劳作一样捡拾银豆。
  • 拾多拾少曾盈袖,金珰半堕罗裳绉:指他们捡到很多银豆,甚至有些掉落到了衣服上导致衣物皱起。
  • 嬴得天颜一笑欢:获得皇帝的开心,可能指的是得到赏赐。
  • 拜赐归来坐清昼:领取赏赐后返回家中,享受清闲的白天时光。
  • 闻知昨日六宫中,翠娥拾得黄金豆:据说之前在皇宫中发现有人捡到了黄金豆。
  • 别有银壶薄如叶,并刀剪碎盈丹匣:除了普通的银豆外,还有一种薄如树叶的银壶,需要并刀才能剪碎。
  • 也随银豆洒金阶,满地春风飞玉蝶:银色的小豆子随风洒落,好像春天的风带动了地上的花朵飞舞。
  • 每月中官拾几回,豆将盈斗叶成堆:每个月中官都会捡拾好几次,豆子装满了斗且叶子成了一堆。
  • 日用奢华不曾惜,满函犹似雪皑皑:每天的生活都非常奢侈,但是看起来好像没有浪费,满满当当的包裹就像白雪覆盖了地面。
  • 谁知此是民膏血,一黍半铢非易得:人们并不知道这些财富的来源,每一粒黍米或者一两铜钱都不是轻易得来的。
  • 内中宝藏固如山,悬溜能穿太山石:国库中藏有无数珍贵的财富,足以让水流能够穿透太山。
  • 君不见民餐木皮和草根,梦想豆食如八珍:不可见民间的人们只吃木头和草,他们梦想着能有像八珍这样的美食。
  • 官仓有米无银籴,操瓢尽作沟中瘠:官府的仓库里只有米而没有银子可以购买大米,人们只能空着手去田里干活以换取食物。
  • 明主由来爱一颦,安邦只在恤穷民:明智的君主始终关注民生问题。
  • 愿将银豆三千斛,活取枯骸百万人:希望用三千斛的银豆来挽救百万人的生命。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守陈创作的《银豆谣》。它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了朝廷中金银堆积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与担忧。诗中运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形象化的语言,将宫廷内的金银堆积与农民生活的艰苦对比鲜明地展现出来。通过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还体现了诗人对普通民众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公正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