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雨朝飞浥细尘,阳桥花柳不胜春。
金鞍白马来从赵,玉面红妆本姓秦。
妒女犹怜镜中发,侍儿堪感路傍人。
荡舟为乐非吾事,自叹空闺梦寐频。
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是唐朝诗人宋之问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律诗。宋之问(656─712),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父亲名为令文,曾任左骁郎将、东台详正学士,擅长文辞并工于书法。
这首诗的全文如下:江雨朝飞浥细尘,阳桥花柳不胜春。金鞍白马来从赵,玉面红妆本姓秦。首句“江雨朝飞浥细尘”描绘了清晨细雨纷飞的景象,给人以清新宜人的感受。接着的“阳桥花柳不胜春”,则生动描绘了春天里生机勃勃的景色,强调了佳人的美貌与魅力。接下来的句子“金鞍白马来从赵,玉面红妆本姓秦”,通过描述佳人骑着华丽的马,以及她的姓氏为秦,暗示了她的高贵身份和美丽容貌。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对这位佳人的一见钟情。由于种种原因,佳人未能与他成为眷属,因此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遗憾。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宋之问高超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审美观念。在当时,文人雅集、赏花饮酒是常见的社交活动,而诗歌则是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媒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也是在这样的社交场合中,宋之问偶遇了佳人,并被其美貌所吸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如地位差异、门第观念等,两人未能走到一起,这也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深的情感内涵。
《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不仅是一首描写男女邂逅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丰富情感和深刻社会背景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唐代诗人宋之问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审美观念。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