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人□□识仙风,瑞霭丹光远郁葱。
灵迹才辞周柱下,祥氛已入函关中。
不从紫气台端候,何得青华观里逢。
欲访乘牛求宝箓,愿随鹤驾遍瑶空。
函谷关
介绍
《函谷关赋》是西晋江统创作的赋。
《函谷关赋》通过对函谷关地理环境、历史意义以及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的描绘,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同时,它也是对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一种体现,通过文学作品反映了他们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相关推荐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词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语言,对照注释,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情感。然后按照题目的要求,从“关键词”的角度进行赏析,最后写出答案。 (1) “至人□□识仙风”,至人:指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至人能识别出神仙的气息。仙风:指仙人飘逸的风度。至人以自己的高尚品德,识别出周围环境里所弥漫的神仙之气。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第1句:“脱祸东奔壮气摧,马如飞电毂如雷。” - “脱祸东奔”指的是逃离困境到东部。 - “壮气摧”表示勇气被摧毁。 - “马如飞电”形容马匹跑得非常快。 - “毂如雷”形容车轮的声音像雷一样。 - 第2句:“当时若不听弹铗,那得关门半夜开。” - 这里的“弹铗”是一种古代的乐器。 - “那得关门半夜开”意味着如果当时不听从劝告,就不会有后来的事件发生。
函谷关 天开函谷壮关中,万古惊尘向此空。 望气竟能知老子,弃繻何不识终童。 谩持白马先生论,未抵鸣鸡下客功。 符命已归如掌地,一丸曾误隗王东。 注释: 1. 函谷关:位于中国河南省灵宝市西南的秦岭北麓,是历史上著名的关口。 2. 天开函谷壮关中:意思是说函谷关就像天开一样壮观,壮丽于整个关中地区。 3. 万古惊尘向此空:意思是说自从函谷关建立以来,无数的尘土都向这里聚集。 4. 望气竟能知老子
函谷关,雄踞于秦岭山脉之中,自古以来便为兵家必争之地。诗人以“寂寞函关锁未开”起笔,描绘了函谷关的雄伟景象以及其深藏不露的气质,仿佛在暗示着这道关隘虽历经沧桑,却依旧屹立不倒。接下来两句“田文车马出秦来”,借用春秋时期范睢改名换姓逃离秦国的故事,表达了尽管函谷关已久被封闭,但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仍有不少人物通过不同的方式,如范睢般地离开或抵达秦地。 接下来的诗句中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他写的是《蜀道难》。下面我将对每句诗进行释义和赏析。 1. 函谷关 沛公(刘邦)吊伐军戏下,百二鲁无藩楗牢。 - 沛公:指汉高祖刘邦。刘邦在楚汉争霸中称帝后,曾于公元前206年率军进入关中地区。 - 吊伐军戏下:这里指的是刘邦率领的军队在戏水(今陕西洋县西)一带与项羽对峙。 - 百二:古代用以表示地势险要。“百二”即十分之二,形容地势极其险要。 - 鲁:泛指崤山以东的地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西风吹我度函关,古壑泉声静自闲。” 注释:西风吹着我,我穿过函谷关。在古老的山谷里,泉水声静静地流淌,我感到十分悠闲。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函谷关外的景色,西风吹着诗人穿越关口,而古壑中的泉声则显得那么宁静。诗人用“风”、“水”这两个元素来表现大自然的和谐与宁静,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情感。 第二句
函谷关 夜半至关,路难鸡鸣中 不是三千珠履客,何能秦地生还归 赏析: 此诗描绘了田文在深夜抵达函谷关时,面对艰难险阻和未知前路的心境。通过“夜半”与“鸡未鸣”两个时间节点的对比,突出了时间的紧迫和旅途的艰险。同时,“三千珠履客”象征着身份尊贵、地位显赫的人物,而“如何秦地得生还”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能否安全返回的深深担忧和不确定感。整体而言,该诗不仅展示了古代交通之不便和旅行之困难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他的诗作常常充满了对世事的感怀,同时也透露着一种深沉的人生哲理。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谁将鬼斧凿嶙峋,函谷之名天下闻 - “谁”指的是谁人,“鬼斧”形容其凿山之工巧,“嶙峋”则形容山石参差不齐的样子,“函谷”是地名,指函谷关。函谷关因其险峻而闻名于世,此处用“谁”字引出,表明这种名胜并非偶然,而是人力所为。 2. 望气一时知老子,闻鸡半夜走田文 -
诗句释义 1 函谷关: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关口,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控制南方,曾下令在此修建长城。 2. 嬴秦烈焰掩全齐:这句表达了秦朝的强盛和对周边国家的征服。"嬴"指秦始皇,"烈焰"形容秦军如同烈火般强大。"掩"意为覆盖。"全齐"指齐国,这里用来形容秦国的影响力遍布全国。 3. 谁遣君侯更向西:询问是谁让将军再次向西出征。"君侯"是对高级官员或诸侯的尊称
【注】函谷关:古关名,在今陕西省灵宝市南。 【赏析】: 此诗写函谷关一带的秋日景象。 第一句“树木阴森虎夜号”,用“阴森”二字形容树木,突出了深秋时节的寒意;用“夜号”来表现虎啸,形象地描绘了秋天山林中的幽静和寂静。 第二句“行人愁杀路峣岰”,用“行人心”来代替“行人”和“路人”,表达了作者对行人旅途艰辛的同情。 第三句“谁家鸡唱寒烟里”,用“谁家”来代指行人,用“鸡唱”来描绘清晨的情景
函谷关 飞楼高压乱峰西,天险嵯峨不可跻。 裂土自凭三尺剑,封关谁仗一丸泥。 黄河北走声偏壮,紫气东来望欲迷。 我学终童弃繻久,那堪霜鬓送轮蹄。 注释: 1. 飞楼高压乱峰西:飞楼高耸入云,直指西边的山峰。 2. 天险嵯峨不可跻:这里的“天险”指的是函谷关地势险要,“嵯峨”形容山势高峻,“不可跻”则说明难以攀登。 3. 裂土自凭三尺剑:这里比喻有人凭借自己的力量,如同挥舞着三尺长的剑一样
【注释】 1. 函谷关:秦时置,为关中进入三辅的要道,有东、西二门。 2. 雄师困仰攻:指秦国军队在函谷关前被楚军困阻而仰攻。 3. 启闭:开启关闭。此处借喻战争胜败。 4. 疆界限西东:指战国七雄的疆界划分。 5. 关尹占佳气:春秋时期,关尹子推星象,预言楚国将灭,但后来楚国并未灭亡。 6. 建瓴同:意为如大水从上而下,势不可挡。 【译文】 这座小小的函谷关凭山而建
函谷关 雄关高峙镇岩疆,百二河山此设防。 当日丸泥封不得,至今锁钥势犹强。 功名我已输杨仆,逆旅君无出孟尝。 欲考图经辨新旧,迩来秦汉几兴亡。 译文: 函谷关 雄伟的关隘高耸在山岭之间,它守护着黄河和长江的边境。 当年的秦朝无法用泥土封住函谷关,但它至今仍然是重要的要塞。 我曾经输给了杨仆,但在孟尝君那里,我从未失败过。 我想研究一下古代地图,辨别哪些是新的,哪些是旧的
【注释】 函谷关:位于陕西省灵宝市北,是古代重要的关隘。 万里西来快壮游:形容旅途遥远而心情愉悦,壮游即指远行。 关前紫气尚盈眸:形容关前的紫气弥漫,景色美丽。 曾闻老子骑牛过:传说老子曾在函谷关骑牛而过。 谁识田文策马忧:比喻没有人能理解或赏识。 形势全收天下险:形容关隘地势险要,四周都是危险的地方。 兴亡不尽古今愁:指历史的兴衰变迁,让人感慨万千。 黄河日暮奔涛急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函谷关的赞美之情。下面是对各句的逐句翻译: - 丸泥塞险恃崇墉,表里山河百二重。 - “丸泥塞险”指的是将泥土填塞在函谷关上的险要之处,以增加关口的坚固程度。“崇墉”指的是高大的城墙。这句诗通过描述函谷关的地理位置和建筑特点,展现了其雄伟壮观的景象。 - “表里山河百二重”则进一步强调了函谷关的地理优势,它位于表里山河之间,地势险峻,易守难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