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金清
诗句翻译与释义: 1. 新安道中 - “新安”通常指的是今天的安徽宣城市,而“道中”则意味着在这条路上。 2. 频年徒碌碌 -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多年来的生活状态,形容生活平凡而忙碌,没有太多成就或变化。 3. 此去欲何之 - 这里的“何之”意为去哪里,询问自己此次离开后要去往何方。反映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性。 4. 见塔知城近 - 看到远处的塔(可能是指一座古老的寺庙)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翻译和鉴赏。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偃师道中”就是要求翻译这首诗,然后把握诗歌的大意,再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理解。注意要重点翻译诗歌中的难词、难句。另外,对诗句的理解赏析是诗词鉴赏的基础,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加积累。 【答案】 译文: 雨后茅草屋中住宿,晴天渡过太行山西边。 傍晚时雾气连成村落,泥泞滑溜了马蹄。 新挖的窑洞盖着新土
草木知秋到,江湖见雁来。 蒹葭横白露,泉石长苍苔。 读史心千古,谈兵酒百杯。 圣朝求治急,谁作贾生哀。 接下来将逐句进行注释: 草木知秋到:自然界的草木开始感受到秋天的到来。 江湖见雁来:江湖中可以看到迁徙的大雁。 蒹葭横白露:芦苇丛中铺满了清晨的白色露水。 泉石长苍苔:泉水边的石头上覆盖着厚厚的青苔。 读史心千古:阅读历史书籍时,心中充满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悟。 谈兵酒百杯:谈论军事策略时
这首诗的原文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登鹳雀楼》的第二句。下面是逐句释义和注释: 晓行 月落鸡声乱,灯昏客梦回。 这句描绘了清晨时分,月亮已经落下,鸡叫声杂乱无章,客人们还在梦中。这里的“晓行”意味着在清晨时分出发或开始新的旅程。 马衔金勒去,雁过玉关来。 这句话描述了马儿带着金色的马络头离去,而大雁则飞过玉石般的关口。这两句诗表达了旅途中的别离与重逢,以及自然界中的美好景象。 燕市渐离慨
谒杜工部祠 名句推唐代,荒凉俎豆新。 三间空屋宇,千古一诗人。 下马悲陈迹,登堂悟宿因。 吟魂今在否,我亦乱离身。 【注释】 1.“名句”:指杜甫的著名诗句。唐代:杜甫生活的朝代。2.俎(zǔ)豆:祭祀用品,引申为祭祀活动。3.三间:指祠堂内三间屋子。4.“下马”二句:意思是说诗人在祠堂下马时,不禁想起过去杜甫在这里留下的足迹。5.“登堂”二句:意思是说诗人进入祠堂
【诗句释义】 第一、二句:风急能飞石,天低不碍山。 注释:风势强劲,石头也能吹起;天空很低,但山峰依然挺拔。 赏析:诗中用风的劲烈和天的低垂来形容地势的险峻与雄浑,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 第三、四句:眼宽星宿海,心远玉门关。 注释:眼睛能看到广阔的星宿海,心中向往的是遥远的地方——玉门关。 赏析:诗人通过“星宿海”和“玉门关”这两个意象,展现了他胸怀壮志、目光远大的品质。 第五、六句
【解析】 此诗首句“柴关深锁客”,点出题目中的“夜抵苏巴什沟”。“柴关”即指“柴达木”。第二句“野火远连天”,“野火”是形容草原上燎原的火焰,暗喻战火。第三句“夷险山高下”,“夷险”指平坦和崎岖不平,暗喻地势。第四句“炎凉马后前”,“炎凉”指天气冷热变化,暗喻战争的艰苦和危险。第五句“夜明车识路”,“夜明”指明亮的月亮。第六句“水苦舌知泉”,“水苦”指苦水。第七句“终更能忧国,筹边饷在先”
【注释】 经车轱辘泉二首:指《经车轱辘泉》(一名《饮马井》)。据唐人杜牧诗,此诗写于公元925年(昭宗大顺元年)春,诗人经过车轱辘泉时作。 半老中原客:半老,指年纪已半。中原,指今河南、陕西一带地区,即长安(今西安)。 频经古战场:指在长安附近多次经过古代战场。 征夫愁路远:征人,指军人;愁,忧伤不安。路远,道路遥远。 疲马怯鞭长:指马匹因长途奔波而疲惫,怕长鞭抽打。 妙算争棋局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十年浪迹遍江湖,北马南舟遍险途。 译文:在这十年间,我四处漂泊,走过了无数江湖和险途。 注释:江湖,指广阔无垠的水域,泛指旅途;北马南舟,北方骑马,南方乘船,形容旅途中的奔波劳顿;遍险途,走遍了所有艰难险阻之路。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漫长的旅途中所遭遇的种种艰辛与挑战,以及他对此的深刻感受。 2. 万里关山新剑佩,一庐风雨旧泥涂。 译文:远赴万里的关山之上
【注】秦衡荪:唐代诗人,有《山水小景》诗。 【赏析】此诗描绘一幅清幽的山水画卷,意境高远,语言简练,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起笔写“云”,云彩飘忽不定,忽聚忽散,忽上忽下,忽近忽远,仿佛在山中游动,又像要停下来似的,但很快又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两句以“云”为题,用拟人手法,写出了云雾缭绕、变幻无常的自然景观。 颔联“波平不觉流”一句,以水作比,形象地写出了山间溪流平缓而悠长。 颈联“山亭低似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