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关深锁客,野火远连天。
夷险山高下,炎凉马后前。
夜明车识路,水苦舌知泉。
末更能忧国,筹边饷在先。

【解析】

此诗首句“柴关深锁客”,点出题目中的“夜抵苏巴什沟”。“柴关”即指“柴达木”。第二句“野火远连天”,“野火”是形容草原上燎原的火焰,暗喻战火。第三句“夷险山高下”,“夷险”指平坦和崎岖不平,暗喻地势。第四句“炎凉马后前”,“炎凉”指天气冷热变化,暗喻战争的艰苦和危险。第五句“夜明车识路”,“夜明”指明亮的月亮。第六句“水苦舌知泉”,“水苦”指苦水。第七句“终更能忧国,筹边饷在先”。最后两句是说到了边关,就要考虑如何筹集军饷了。

【答案】

译文:

柴达木深处,客人被深锁;草原上的野火,远远地烧向蓝天。山高坡陡、地势高低起伏,马儿前后奔驰,艰难地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之上。月光照耀下的道路清晰明朗,泉水的味道苦涩,使人知道它的清凉。终于来到了边关,更加忧虑国家的命运,筹措军饷的事情应该首先考虑。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赴新疆途中,从柴达木到苏巴什沟(今称托克逊),行程遥远,道路艰险难走,但作者却毫不退缩地迎着困难前进。全诗四句,前二句写路途艰难,三、四句写路途之险,五句写路途之苦,最后两句写抵达边关之后要立即着手解决筹饷问题的决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